17 地震中的父与子(4篇)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①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投影:图片、音乐。)

↘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2.质疑:①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②“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 课后拓展,延续“亲情”

1.自由组成小组,在课后排演广播剧,制成录音带,然后大家在一起听一听,评一评。

2.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三

安徽省芜湖市育红小学艾启双

第 一 课 时

↘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谈话导入:对下面的一段文字,大家一定有了深切的体会。出示一段赞颂亲情的抒情性文字,可以是

收集到的别人的文字,也可以教师自己撰写的:(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亲情,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让学生齐读。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读了以后,相信大家对这段文字,对亲情的可贵一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 初读课文 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学生通过查字、词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边读边动笔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认读生字新词。

3.指名分部分轮流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4.检查自读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①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读后你有些什么想法?

↘ 再读课文,直指重点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所写的是怎样的一对父子。答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累。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

3.质疑: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4.小组内探讨,交流各自的初步认识。

第 二 课 时

↘ 抓住重点 合作研究

1.深读课文,看看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

2.品味词句。

(1)关于父亲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关键词语是品味的重点:①“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父亲说的这一句话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答案可以有差异,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用抒情性的语言进行小结。③“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可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中领悟──如果把这句话改为以下的句子,你认为好吗?“他不停地挖着,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2)关于儿子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关键词语是品味的重点:①“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亲情,产生信赖;亲情使父子心连心;亲情使儿子坚信,父亲总会跟他在一起,无论是在宁静温馨的家,还是在张牙舞爪的死神面前! )

②“不! 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一起。”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亲情使人勇敢、无畏,亲情使人无私、高尚。)

3.再次齐读导入时出示的那一段文字。

4.小结: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 朗读体会,加深体验

1.自由读课文,想读谁说的话就读谁说的话,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和心情。

3.全班交流分角色朗读课文,用小组汇报的形式。

↘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想对父母说些什么,或者是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故事,或者是你打算怎么做,都可以记在你的日记本上。

2.课后自由组成小组,读读课文,展开讨论,编写剧本,演一演,制成录音带,然后全班交流,评一评。

感悟父子真情,学会品析人物──《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二(第一课时)

山东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 刘飞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