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案合一,先学后教,强化运用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怎样统一,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就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有专家提出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教学中,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让学生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得,我在“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时,采用了教案学案两案合一的备课策略;在“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时,采用了“先学后教,强化运用”的课堂教学策略。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探索,教学效果特别明显:学生学习成绩优异,语文学习习惯好,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强,真正达到了“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理想境界。

一、准确解读文本,两案合一

1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

教师文本解读的程序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以为应当是先“走远”,后“走近”。

1“走远”。社会生活是“文本1”,作者据此创造出作品是“文本2”,被选入教材提供给教师、学生解读,形成教师及学生头脑里的“文本3”。教师解读文本,首先从近处的作者作品“文本2”进入,借助语言文字及相关背景资料走向作者描给的社会生活“文本1”,与“文本1”中的人、事、景、物共同经历、共同欣赏、共同陶醉,同喜同怒同哀同乐,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然后,从“文本1”中走出来,思索解读“文本2”的思想内涵、语言特色、表达特点,欣赏文章精巧、精美之处。从而形成教师脑海里的“文本3”。

2)“走近”。这是文本解读的第二程序,这里的所谓“走近”有二层含义。第一,从学生的视角“走近”学生,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二,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再次解读文本最大限度地“走近”学生,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2.建立教案学案框架。

传统教学设计具有较完整的理论方法体系和很强的可操作性之特点,其过程有许多优点,但弊端也显而易见:以教案为中心,以教为主,以被动接受为主,不利于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为了改变这一教学观念,我们倡导在教学中,以学案为中心,教案服务于学案。在学案提纲中预设正确、恰当、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设计好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组成的学案自学提纲;根据教材、学案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案中充分预设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各种教学手段,设计精细、精彩的教学流程。如我在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慈母情深》后,设计了如下的教案、学案: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用联系上下文及词素分析法理解词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