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课堂教学实录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教材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设计亮点:
(1)抓住文眼,形散神聚。
教学要立足文本的特点,要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从学生阅读的前理解出发,寻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线索,以此来推进教学流程。文中“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可谓文眼,扣住此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研读文本,体会园中景物的自由,“我”的自由自在,是祖父的爱给予“我”自由,以及心中有自由,看什么都是自由的,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自由”的理解逐步深刻与丰满,使教学如同一篇散文,形散神聚。
(2)联系原著,丰富文本。
节选自小说的课文,联系原著,可以增加文本的厚度,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文本的旨意,可以加深加宽学生的感悟水平,可以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入。将课文置于《呼兰河传》的背景中,了解萧红的人生经历和内心向往,便可以体会欢乐背后淡淡的哀愁,更好地奠定教学的基调。同时,以扼要的语言引入小说中的另外一些趣事,以小说中一些经典的语言过渡、拓展,既与文本的理解相得益彰,又可引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
(3)孕育情境,对话交流。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理解离不开语言表达,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教师要善于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儿童的视野阅读课文,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设计言说的主题,选择言说的方式,营造富于童趣的对话情境。本课教学始终以“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漫步”的情境贯穿,试图改变师生“冷静的阅读者”的身份,使师生都融入文本,产生言说的激情,彼此交流分享。
(4)展开想象,言意合一。
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抓住文本中既能拨动学生情感心弦,又能引发言语表达的生长点,让文本“立”起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言说,走向言语与精神的共同成长。文中祖父的“笑”等细节颇耐人寻味,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真实的心境,推敲、琢磨,紧紧围绕文本文字形成理解的波澜。情动而辞发,在语言练习中,走进人物的内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近萧红
1.师述:三十年代,鲁迅先生称一位女作家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这位女作家就是萧红。联系课后作家卡片,介绍萧红以及《呼兰河传》。
2.《呼兰河传》中萧红用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着重写家里的园子。板书课题读题
过渡:她为什么会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绕的园子。
二、自读,走进园子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读:(投影)
三、赏读,看景物之自由
1.读着萧红清新自然的文字,我们仿佛一起走进了园子。轻轻地读第16节,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漫步,你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