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白杨》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你能发生“物”与“人”和“理”之间有相似的地方吗?

 

  提示:此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于“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写法的深入认识,为以后学生写此类的作文做一定的铺垫。回答此问要启发学生抓住问题的关系来理解,而此关键便是白杨的外形特点与内在精神。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作者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地刻画了戈壁上的白杨树。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

 

  板书设计:

 

                    

 

  车窗外的白杨──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

 

  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

 

  父亲心中的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