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9(出示课件):③“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现在你明白诸葛亮为什么就要借二十条船了吗?(生自由回答)

 

10)十万支箭终于到手啦!所以:(出示课件句子)生齐读:④“曹操知道自己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去的时候是逆风逆水,回的时候是顺风顺水,说明诸葛亮对地形非常──(生:熟悉),说明诸葛亮的排兵布阵非常──周全、巧妙,我们可以概括为:(板书:晓地理、巧谋划)诸葛亮的借箭过程简直是天衣无缝啊!简直是──生:完美无缺!简直是──生:滴水不漏!简直是──无懈可击!)难怪鲁肃详详细细地把这一切告诉周瑜之后,周瑜不得不长叹一声说──学生:(齐读)(出示课件句子)“诸葛亮(板书: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回读“三天”,明白写法学法。

 

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的句子:(出示课件句子)①②③④。你会发现课文为了写清楚诸葛亮通晓地理和巧妙谋划,用了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方法。(生:前后照应!)是的,其实,前面写他预测时间天气、预测曹操不敢派兵时也都用了这种方法,(出示课件句子)前后呼应是《三国演义》这类小说塑造人物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什么呢?(生:可以让课文更加有节奏、有起伏、有悬念。)我们刚才在学习的时候正是遵循了这种写作方法,找前后联系的句子来学习,前面是诸葛亮的预测,后面是说明他预测得准确,是不是?

 

四、回归课题,反思“三天”

 

1)同学们,我们来回顾一下,周瑜一开始要诸葛亮十天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把时间缩短到“只要三天”,而“第三天四更时候”到“天渐渐亮了”,也就忙了大概两三个小时,而这两三个小时还是跟鲁肃在船上饮酒取乐中度过的!最后十万支箭成功到手!你们想想看:他到底什么地方比周瑜厉害呢?读板书内容(生:知天文、识人性、懂地理、巧谋划)总之,就是这个词──(生:神机妙算)!面对十万支箭的任务,周瑜想到的是用材料来──(生: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生:读课题:草船借箭。)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法呀!正如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的(出示课件)(生读: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给诸葛亮三天时间,他就能──生:借十万支箭!实际上,诸葛亮不仅箭是借的,还有什么也是借的?(生:鲁肃、船、军士、青布幔子、草把子)(出示课件)瞧,诸葛亮可是白手起家呀!什么是神机妙算?你现在真正弄懂了吗?(生自由回答)(出示课件)神机妙算,就是──独辟蹊径地算!就是──知识渊博地算!就是──知己知彼地算!就是──准确无误地算!

 

五、运用迁移,改写歌词。

 

1.同学们,现在看我们能不能用恰当的成语或四字词来评价文中出现的四个人物?想到的请举手。

 

2.诸葛亮在战场上挥洒自如,然而他的情感却十分丰富。刘老师这里帮诸葛亮写了一首歌词,写出了他对《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内心独白。我们来读一遍,要深情地读,读出感慨。开始──我们再来唱一遍,只要会唱《荷塘月色》的都会唱。注意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和神态来唱。开始──

 

六、质疑问难,走进经典。

 

唱得不错,不过老师有一个疑问,想问问大家。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从哪里来?是不是从娘肚子里一生下来就神机妙算了呢?请看这则材料。跟我读。读得懂吗?这句话是说诸葛亮隐居南阳、一边种田一边刻苦读书,淡泊明志、爱好思考、关心国家大事。他才能神机妙算啊!你们知道周瑜是怎么死的吗?你们知道诸葛亮自己是怎么死的吗?欲知详情,请看《三国演义》。(课件出示课后作业)请将《草船借箭》故事及人物改写成诗歌、歌词或写读后感。课外认真阅读《三国演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