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师:上节课大家和老师一起学习了《将相和》,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呢?

 

生(齐):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

 

师:刘老师喜欢听故事,尤其爱听历史故事。《将相和》是选自司马迁《史记》中的历史故事,朗读这样的历史故事该用怎样的语气呢?

 

生:应该读得缓慢些。

 

生:我认为既然是故事,就要读出讲的味道来。

 

师:对!讲故事要娓娓道来,让听故事的人能够入情入境。怎么样才能读出讲的味道来呢?刘老师给大家三个小建议:一是叙述的语言适当慢一点,二是要注意故事里的人物语言,三是心里要装着听众。接下来刘老师要听大家来讲故事,听谁来讲呢?

 

生:分组读。

 

师:好!就听你的,小组读,请哪个小组来读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学生纷纷举手)这一组人气指数最高,就请你们组。

 

生:战国时候,……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师:停一会儿。刚才你们讲得很好,舒缓的语气把我们带回到2500年前的战国时代,但到现在你们讲得有点吃力了,是吗?不要每一个字都很有感情,叙述的语言可以放轻松平淡一点。(教师范读)预备起——

 

生:(继续读)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师:再打断一下,这里有一个“想了一会儿”,你们没有想,也没有给我们听众想的时间。预备起!

 

生:(继续读)他理直气壮地说……举起和氏璧就要往墙上撞……

 

师:停,这里是故事的高潮,有一个很重要的词语,既能让我们听到蔺相如的声音,还能感受到蔺相如的神态,你们注意到没有?

 

生:理直气壮。

 

师:对!我感觉你们理是直了,但气还不够壮。蔺相如那种誓死一拼的豪气,我们听众没有感觉到。听刘老师“理直气壮”地给大家读一遍。(师范读)

 

生:(继续读)蔺相如捧着璧,后退半步……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

 

师:停,这里有个重要的词语“大大方方”,他们读得大大方方了吗?

 

生(众):没有。

 

师:此时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完璧归赵的使命已经完成。蔺相如心里已经没有那块石头了,可以大大方方地说了。预备起!

 

生:(继续读)……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了上大夫。

 

师:很好,讲故事的味道慢慢地越来越浓了。现在要考考另外两组听众: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要和那块璧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请问:蔺相如是真撞还是假撞?

 

1:如果那时候秦王很和气地把蔺相如劝下来了,那么他是不会再撞上去了的;如果秦王反而拿宝剑逼他,如果秦王猜测到蔺相如是假撞,那么他有可能会撞上去。因为蔺相如那时候……

 

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3:我认为蔺相如是想试探一下秦王。秦王怕撞碎了璧,连忙把他劝住,说一切都好商量,还叫人拿出地图,把给赵国的十五个城指给他看。我觉得蔺相如是这样想的,就是想试探一下……

 

师:你的意思一句话:假撞。对吗?

 

3:试探!

 

师:你很会咬文嚼字,将来如果当外交官,一定会很比我们的“铁娘子”吴仪副总理更出色。

 

4:他绝对不会撞上去的,我从第六自然段看出: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拿十五个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个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我从这个“一定”中看出蔺相如是十分有把握的,一定会把璧送回去。

 

师:多有心的孩子!不是说把璧送回来,而是要毫发无损地“完璧归赵”,岂能撞碎这无价之宝?那么蔺相如又凭什么敢于立下这样的誓言,如此胜券在握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