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生:我认为他是在跟赵王商议,商议如何去跟他们以璧换城。

 

生:蔺相如不是叫人带着和氏璧回赵国吗?我想他可能护送和氏璧。

 

师:你很会想象,但是没有文字依据,不可靠。

 

生:蔺相如是叫人送和氏璧,我认为那人把璧送给了廉颇。

 

师:你这还是想象的,要从文中找到依据。看课文:赵王接到信,非常着急,立刻召集大臣来商议。廉颇算不算大臣?

 

生:算。

 

师:面对换不换的难题,廉颇他有没有策略?

 

生:没有。

 

师:当大家都在为难的时候,面对秦王以城骗璧的阴谋,廉颇他是——

 

生:左右为难。

 

师:在这个时候,“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廉将军破解不了的难题,蔺相如出来化解了一场国难。我们再看在“渑池会见”上,蔺相如主要做了什么?

 

生:蔺相如以命相逼,维护了赵王

 

师:这个“逼”很好,我们就用这个逼。以命相逼,逼谁啊?逼秦王,干嘛呢?

 

生:击缶。

 

师:很好。你看,每一个人物在故事当中,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现在你们就知道了,蔺相如为什么会在渑池会见当中敢于以命相逼,他的底气来自哪里?

 

生:廉颇坐镇国都。

 

师:课文中有没有这样的句子?找到读一读

 

生:(齐读)大将军廉颇坐镇国都,并派将军李牧带着军队送赵王一行到边境,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师:还有一处。

 

生:渑池会上,秦王没有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在边境已经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怎么样,只好放赵王回去。

 

师:没有廉颇的坐镇国都,他敢这样吗?那真是以卵击石,匹夫之勇,最后只能鱼死网破。我们再看第三个故事,廉颇来负荆请罪时,蔺相如是如何做的?

 

生:蔺相如热情地出来迎接。

 

师:很好,用了课文中的词句,蔺相如热情迎接。读书就要从课文中去找答案。廉颇的负荆请罪与蔺相如的热情迎接,让我们感觉到“和的真诚”。面对赵国文臣武将真诚的和,秦王怎么样?课文中没有写到,但秦王一定不会无动于衷。

 

生:我认为秦王肯定是在准备攻打赵国。

 

师:和氏璧没有到手,反受了一肚子委屈,岂能善罢甘休?很好,合理的想象。

 

生:我想秦王知道他们两个和好之后肯定很懊恼,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这样要攻赵国更不容易了。

 

生:我认为秦王会再次挑拨廉颇和蔺相如的关系。

 

师: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生:我认为秦王也想找个像蔺相如一样机智的人,还想把璧给骗回来。

 

师:那么秦王面对蔺相如与廉颇真正合二为一,此时此刻,他的心里怎样想呢?

 

生:秦王很苦恼。

 

生:你们干嘛不继续吵起来。(众生笑)

 

生:还在犯愁。

 

生:大发雷霆。

 

生:忧心忡忡。

 

……

 

师:对,秦王肯定是坐立不安啊(板书),理清了人物的关系,我们就会发现每一个人物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其他人物的身上得到反映。看课题,《将相和》,第三个故事是写“和”,那么前面有没有写他们的“和”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