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小小说的味道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一、缘起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有一篇小小说《桥》。四五年前,这篇课文曾经在人教论坛引发一次不大不小的争议。

 

2006年前后,人教论坛版主“论语”上了此课,将实录发于论坛。论语兄的教学,可圈可点处自不待言。但,他对此文的用力处,还是在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感悟上。殊不知,此文是典型的“高大全”的代表作──作者极尽赞美之能事,刻画了一位“大义灭亲,舍己为人”的完美无缺的共产党员形象。教师用这样“高大全”的文章,渲染情感,开掘人文,课堂固然令人感动,但是,小小说这一特殊的文体写作知识以及阅读策略,却被忽略了。这,恰恰是这篇文章最有教学价值的地方。《桥》这篇小小说,语言洗练,多用短句,语意跳脱,极富阅读张力。结尾单句成段,异峰突起,出人意料,令人荡气回肠。撇开其人文价值取向,这是一篇很不错的小小说。

 

此后,我一直想用这篇课文上一次公开课,在文体意识教学上有所着力。但越钻研,越觉得此文漏洞颇多,遂放弃了将之单独开发成公开课的想法。

 

后来,在研究选学课文的时候,发现同在这一册,有一篇小小说《一件运动衫》。无论可信度还是艺术水准,都在这篇小小说之上。于是,萌生了将两篇小小说放一起教学的念头。

 

这念头,终于在今年五月份赴青川支教的时候,得以成为现实。

 

二、《一件运动衫》文本解读

 

设计总体框架的时候,我确立了“以《一件运动衫》为主要突破口,兼顾课内外小小说”的思路。备课的第一件事,便是深入解读《一件运动衫》。

 

此文22段,连同题目,共计1091字。在小小说家族中,篇幅不算短也不算长。

 

小说围绕着一件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命运,叙述了“我”买了一件漂亮的运动衫,可想到邻居老先生破的不能再补的鞋子,便决定用一件运动衫换一双皮鞋,最后老先生又用心爱的小狗,换来一件运动衫送给我的事,赞美了人间真情。

 

文章结构颇似美国作家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都是彼此为了对方而放弃最爱;当事人都背着对方做“好事”;结尾,同样地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当然,无论是艺术成就还是思想深度,此文都无法与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相比肩。但对小学生而言,《一件运动衫》更贴近他们的生活,也更容易被他们理解。因此,以这篇小小说为辐射点,将小小说的文体知识做一个简单的归纳与梳理,应该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回到文本!

 

细读这篇小小说,有这么几点引起了我的注意。

 

第一,语言。照理,小小说的语言,应该是非常精炼的。但是,作者在描写“红色运动衫”时,却显得拖沓罗嗦,读起来很是绕口。试看如下句子──

 

1.这是我见到的最漂亮的一件运动衫,前面印着一只蓝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