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到深处“文”自流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蔡福猛12岁五(2)班)

 

看着这句话,我忽然想到了他们的父母。我想他们的父母肯定已经白发苍苍了,肯定希望可以天天看见自己的儿子、孙子。可为了西部的建设,父母们牺牲自己共享天伦的机会,甘愿承受思念亲人的痛苦!西部建设者的父母同样很伟大。

 

——(李 静13岁五(2)班)

 

反思: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

 

——丁有宽

 

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我经常会组织这样的随文练笔,以期待“相得益彰“的美好境界。但令人遗憾的是,写出来的片段总是不能拨动我心里的那根弦,而这次却轻而易举地达到了。

 

于是,我又一次回顾着这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从导入到理解父亲的话,从理解父亲的心到明白所有西部建设者的伟大志愿,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看见高大的白杨,孩子们感动了;看见伟大的父亲,孩子们又感动了,看见西部建设者的无私,孩子们更感动了。一次一次地感动,排山倒海般涌向了孩子,孩子们的情感之弦不断地被拨动着,表达的愿望不断被激发,“情到深处文自流”也就无可厚非了。通过反思,关于随文练笔,我形成了以下想法:

 

一、找准训练点,“点点生花”

 

找准训练点是一次成功的随文练笔的前提。语文教材内涵丰富,只要教师认真地研究,细心地挖掘,总可以从课文中寻找出随文练笔的有效结合点。人教版语文教材为语文老师提供了许多的空白点,如《白杨》中可利用的空白点就有很多。理解爸爸介绍白杨的话,我们可以充实文本内容;理解文中的三个“只知道”,我们就可以拓展文本的内涵;理解“小白杨在风沙中成长”时又可以顺势延伸学生的情感。我们应该“潜心会文”,根据文本的思路,寻找课文中能激发学生倾吐欲望的矛盾点、空白点、悬念点,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深化、对学生情感进行延伸,对课文重点段落进行仿写……我相信只要找准练笔的训练点,就不难“点点生花”了。

 

二、品位课文语言,积淀情感

 

随文练笔的重要前提是先品位课文语言,从文本的语言中提炼出情感。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学生品位语言,提炼情感,都得从文本出发,用自己独特的感悟,从文本中寻求共鸣,寻求情感的归宿。这是一个层层推进的过程,步步内化的过程,所以随文练笔之前的阅读教学环节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因而,课前的挖掘教材,就成了重中之重了。案例中我的意外收获,正是因为有了练笔之前,环环相扣的阅读理解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情感台阶,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到高峰时,随文练笔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宣泄自我情感,厚积薄发

 

“为文者,情动而辞发。”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随文练笔也应该符合这个要求,那么真情实感从何而来呢?就从孩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中来,而孩子们的理解与感悟却少不了老师的引领与导航。学生的情绪一次次被调动,心灵一次次被撞击,共鸣之花也就瞬间开放,在内心澎湃已久的情感瞬间爆发,喷薄而出。于是乎,奋笔疾书,化情感为文字。于是,文字也有了呼吸、有了色彩、有了生命。

 

总而言之,进行随文练笔时,必须抓住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必须做好练笔之前的铺垫工作,必须激发出学生最质朴的情感,只有这样,随文练笔才能为我们内涵深远的语文课堂穿上一件质朴的外衣,才能让学生笔下生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