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心灵,诗一般的老人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该组课文的教学是让学生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的情感的。这个提示语比较概括,专就《唯一的听众》这一篇课文而言,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动作描写应该是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特别注意的,尤其是作者落雪(据我有限的资料可考,可能是郑振铎的笔名)的心理活动描写应该是读懂这篇文章必须拥有的语文意识和语言敏感性,这也是这篇文章行文前进的主要发展线索。那我现在就先从作者落雪开始细读文本吧。
一、作者篇
本文在语言上,虽然多处地方没有直接进行心理活动的描写,但很多语言隐含着、透露出心理活动印记。对于作者的心理活动描写可谓非常成功,全文无一字写他不自信、比较自卑,但无论是家人的嘲讽也好,还是自我的心理感受也好,甚至是作者的个体动作语言也罢,都映射着作者的内心活动变化。如,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我”在家里练琴应该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也无非是练习了“数次”——大概也就“几次”,顶多七八次吧,家人却嘲讽我“简直”是一个“白痴”,这种近乎对心灵和人格辱骂性、否定性的打击,肯定会使人心情失落,因此作者感受到“十分沮丧”也是情理之中的。为此,他“不敢”在家里练琴了,“不敢”就表达出了作者当时那种不自信、沮丧、害怕如惊弓之鸟般的受过打击的脆弱心灵,这一段关于作者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是显而易见的。这些文字,我们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的话,不难发现,作者在家里遭受家人的辱骂、冷嘲热讽后,人的心理活动往往会越出常规,首先越出理性的常规,导致这种越常规的动力,就是人的情感。由于人的情感到无法发泄的地步的时候,情感冲击着人的心理、人的理性,于是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行为都发生了改变,如“不敢在家练琴”、感觉一片小树林也是个“练琴的好去处”。
那么接下来的第二自然段,主要是动作描写以及在小树林中引发的一些美好联想,这些动作描写与想象背后均影射出作者的心理活动。关于这点,将在后面的有关动作描写中具体说明。后文的比较显性的心理活动描写还有如,“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些均是比较明显的心理描写,作者从失落、不自信到慢慢变得愉快、有些自信是明显能够通过字面理解出来的,这里不再作赘述。
读者要在心目中有主人公的艺术形象感知,就得读懂关于他的描写的一些具体可感的语言,全文笔墨多数集中的心理活动描写上,少有几处关于动作、语言的描写。既然不多,那么我就摘录下来作自己的解读。首先关于直接的动作描写,在课文第二自然段有介绍,“一天早晨,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这是作者来到从不敢在家时练琴后发现的一片树林里的第一心理感受。虽然可能由于当时家人正在休息,“我蹑手蹑脚”地走出门怕打扰他们,但如果我们用还原法,来揣度作者的内心世界,作者极有可能是怕自己要出门去练琴而被家人看到,可能会引来更多的嘲笑与讽刺,所以作者出门是“蹑手蹑脚”的,是一种害怕的、不自信的心理,这里是出家门要去练琴的第一感觉。但感觉往往又是复杂多样的,作者不仅有些不够自信、有点期待地出了门来到树林,但他当下又感觉是神圣的,这是作者向往自由练习的心满意足、暂时解脱心理压力的第一感觉。为什么作者刚来到这片树林会有如此美好的心灵感受呢?这种感觉与当时的环境有非常大的关系。在第一自然段中,对当时环境的描写是这样的:“我发现了一个练琴的好地方,楼区后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树木,地上铺满了落叶。”这个地方在作者眼里是练琴的好地方,这是因为一方面这里没有家人、没有他们的冷嘲热讽,心灵可以求得暂时的安静;而另一方面,这里的环境非常安静。这里又怎么理解呢?我们注意这个词组:铺满了落叶。可见当时落叶之多,鲜有人迹,当然也更别说有人来清扫了,可见小树林是安静的,是作者向往的、不会受到信心打击的一个安静之隅,这一点也可以从后文“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一句看出,当时落叶应该是比较厚的、是很蓬松的,这样走在落叶上才会有声音,与前文是相呼应的(之所以听起来会像悠悠的小令这与当时作者的心理活动分不开的,到后文再述这个问题)。按照这样的逻辑想下去,那么这片小树木应该是比较安静的,是不会有人的,哪怕我拉提琴拉得再难听,也不会受任何人的嘲讽,毕竟作者快经受不住别人的否定、嘲笑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作者的心灵、心情开始发生细微的变化了:面对落叶,他不再有自卑、失落、紧张、担心的感觉,他来到这个清幽的“独立世界”仿佛一下子脱离凡尘一般,任自己的心灵与想象驰骋,这可以从“悠悠的小令、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看出来。作者比较满意这个练琴的好去处,哪怕只是这小树林,哪怕地上只有铺满的落叶,没有斑斓的小花小草,他也非常满足。在这样的心态下,他放松自我,解放自我,俨然进入一个童话理想之国。在这样的环境里,作者曾经被压抑的情感触角一下子张开了,所以他觉得自己心里充满了神圣感,沙沙的足音像一曲悠悠的小令,自己所做的不是在拉琴,仿佛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一般,这些感触与作者心里被压抑着而后又得到心灵的放松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作者心理变化的表现。可见对作者动作的描写,其实反映的是作者心理活动的变化。
不过作者的美好的内心感受属于自己也就一瞬间。当他开始庄重地架好小提琴,开始拉时,曾经的不够悦耳的小提琴声把他从美好的心灵世界中拉回来到现实当中来了,作者说,“我很快又沮丧起来,我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这里又开始回到了心理活动描写:作者依然是不自信的甚至自卑的。从这段文字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一开始来到树林是充满期待的,但后来就后悔了,说明起初的打算只是一时的不得已的决定,这种决定经不住时间的考验。这里有个心理问题,表面的、一时的决定也许是理性的,但却经不住感觉和情感的考验。
还有一些动作描写,如“我感觉到背后有人,转过身时,吓了一跳……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得不好。”我们可以透过“吓了一跳、准备溜走、摇了摇头”这些动作去想象:当时作者可能是突然看到身后坐着一位老人,着实怔了一下,呼吸突然急促起来;可能是低垂着头,脸一下子羞红了,急急忙忙收拾东西想溜,从这里可以明显看出作者是非常的不自信,哪怕老人安慰他、鼓励他——“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作者依然没有信心,他连跟老人说话的勇气都没有(行文至此,无一句作者的语言描写),即使他要说话肯定是结结巴巴的,现在连吞吞吐吐的话都说不出来,仿佛噎住了似的,只是“指了指了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
这些动作描写仍然是作者当时心理的传神体现。心理活动描写贯穿、牵引着动作描写,这还可以从第八自然段这一处动作描写看出来:“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这是作者在老人的肯定、希望、鼓励、赞许的言语中找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之后,有了自信的心理(如,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后勤奋刻苦练习的表现,动作描写反映了作者心理活动的变化,作者的心理由开始的不自信到现在的渐渐自信起来,作者练习拉琴也从开始的不敢在家里练琴,到现在的在家里练习了。
关于作者个人的语言描写,文中就只有吝啬的26个字:“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个聋子。”这一语言描写的主要内容是向作者的妹妹介绍老人,重点介绍了老人的外貌特点——“非常瘦,满头白发”,只7个字,这样节省笔墨地简略地写是因为前文已经基本介绍这些特点,以免重复,但为什么不省去呢?如果省略了不写,作者的描述可能不容易使他妹妹联想这位名师是哪个人。用这7个字描写老人的特点,不浓墨重彩,没有华丽的修饰,只有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形容,却与老人的精神状态是十分相似的: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眼神像深深的潭水,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这或许是作者高深的语言功力的无形显露吧?亦或许是我解读太牵强附会了?
二、家人篇
前面花了较大篇幅解读作者的心理变化,然而促使他心理、心情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的主要导火索,主要的是他的家人——他父亲和他专修音乐的妹妹。这篇文章对这两个人物的描写总共五句话,他们给人的感觉是:说话表达不顾及人的自尊心、不善于鼓励、言语少分寸。这个特点的代表人物就是文章的“妹妹”,对于她是直接的语言描写——“‘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你竟说她是聋子!’”尽管这一段话在文章的结构上、情感结构上可谓是艺术匠心的一笔,没有这一笔,文章的情绪高潮就达不到,阅读期待也落空。不过,从这段语言描写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家人的浅露、外露,不善于以婉转的方式表达,不善于以含蓄的方式教育作者。这与文章另一主人公(老人,即音乐学院的教授)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形成这种对比的却只有短短的五句话,可见作者运用语言文字塑造人物形象是十分成功的。正是因为家人的冷嘲热讽,老人给予作者的一个眼神亦足使作者深感羞愧、兴奋;正是因为家人的不善鼓励,老人给予作者的一句关切的话语就使他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正是因为家人对作者的心灵打击,老人给予作者的支持、期待、肯定与鼓励使他深觉弥足珍贵,使他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课文朗读
下一篇:《唯一的听众》综合资料之一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