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之十六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认识到晏子出使楚国时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重点】
   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就是这么奇妙,机智巧妙的语言,会帮助我们摆脱困境,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晏子使楚》,共同来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板书课题)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释题
   3、了解晏子
    明确:“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强调并区分“大夫”的两种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自由读书。
   2、交流,总结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人物、事件、结果)。
  三、深入研读晏子语言,体会智慧
    导语:再次读书,专们朗读人物对话,因为以人物对话塑造形象,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请找出楚王和晏子的三次语言交锋,同桌之间或小组内分角色读一读,品一品:从晏子的话中读出了什么?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
  (一)品语言交锋一:
    出示: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1、交流:从晏子的话中读出了什么?
    大屏幕: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楚王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品味:这段话好在哪里?
   2、作者怎么描绘晏子说话的神态的?品词“看了看”,把“看了看说”换成“想了想说”行吗?
  (二)品语言交锋二:
   1、大屏幕出示这段话原文: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
    后人在晏子说的这一句话里面找出了三个成语──挥汗成雨,摩肩接踵,张袂成阴。
    成语与课文描绘的语言对号入座,把三个成语写在书旁,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待学生写完一起读一遍──
    你还能想到哪些描写人多的成语?(人山人海、门庭若市、车水马龙)
   2、品这句话中的修辞——比喻、夸张
   3、品词:“冷笑”“故意笑了笑”“陪着笑”
  (三)品语言交锋三:
   1、快速地浏览第五自然段,朗读晏子说的话。
   2、在原文里,晏子说了一句很简洁的话: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出示)
    练习“橘”字的写法。背诵这句话。
   3、想象楚王当时是怎样说话的,表情怎样?
  (四)总结填空:
    楚王三次行为的改变是吩咐大开城门、陪着笑、赔不是,三次“只好”反衬了晏子的。
  四、分角色朗读
    此时,大家可能还沉浸在晏子的精妙语言之中,同桌之间或小组内分角色读一读,也可以一个人扮演两个人读除不同的语气。
  五、把握文章结构特点
    同学们,课文学完了,纵观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可以关注一下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你就会有所发现!
  六、课外拓展
    阅读《鸟》,体会晏子语言的精妙。

                 鸟

  齐桓公称霸后国家很强盛。后来到了齐景公做国君的时候,齐国出现了一个很有才干的相国,他的名字叫晏婴,又叫晏平仲。他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聪明机敏。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评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七、阅读作业:
    相信这节课大家都被晏子那种机智、能言善辩所吸深深地吸引了,其实关于他小故事还有很多,后人把它写成了《晏子春秋》,课下我们可以读一读。


  我的反思: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距离我们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能令我们赏心悦耳。教后本课,我感受如下:
  1、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授课中,我设计了多个环节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探究”等,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把交流深入,表达出自己的意见。
  2、引导学生领悟晏子语言的巧妙机智
  课堂上重点研读了三个故事中晏子的精妙语言。教学设计采用的是先拢后收,先果后因,先找后议的方式,以突破教学重点,即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先找出三次交锋中晏子反驳楚王的巧妙语言,然后讨论交流。
  3、抓住契机,在阅读中丰富学生的积累,提升学生的思维。
  我在课堂上巧妙地让学生进行了积累,当品读到第二词语言交锋时,我出示原文“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告诉大家后人在这句话中找出了三个成语:挥汗成雨、摩肩接踵、张袂成阴,并及时对学生说:“把这三个成语赶紧写下来,看谁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待学生写完后,让学生想一想还知道哪些描写人多的成语。当品读第三词语言交锋时,我说:其实晏子在原文中只说了一句简单的古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然后告诉学生这是句典故,快快背记下来,看看谁将来也能用上这句话。”激励学生重视平时的语言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