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教学反思之一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鹬蚌相争》巧妙地运用拟人的方法,将鹬、蚌人格化,寓理于它们的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中,可谓深入浅出,发人深省。“鹬蚌相争”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与别人相持不下时,应该宽容、谦让,否则,真的就会“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了。这个哲理令人深思,耐人回味。它给了我们启迪。
  这一课的学习目标是要引导学生学会生字,能理解重点词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想象相应的画面,能复述故事,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文中所蕴含的哲理。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得到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培养。
  今天我设计的这个课,它不是一堂地地道道的常规语文课,我是利用教材所给的内容作为载体来试上一堂老师们困惑的如何把梦想理念和语文课结合的课。梦想课程它是一种理念,我们把这种理念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去,我大胆地试一试,看它是不是具有朝气而又别开生面。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真理还在大多数人的手里。我想倾听来自同行们的心声。
  循着教学设计,走进课堂,首先让学们看《鹬蚌相争》的动画片,这个片子我把课文所给的结果剪辑掉,留下的是鹬和蚌相持的画面,让学生根据这个画面,抓住经典台词: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吃。”河蚌反唇相讥:“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沙滩上。”来演一演这两个主人公相持的姿态、语言及心理。有的学生演得入情入景,把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这样的情景中再让学生猜想结果。这是个非常有悬念的地方,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受限于书上的一种结果。也为后面的续写故事做好准备。有的学生停在主人公的相持状态中,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相持到太阳的唇吻到山顶,于是就有同归于尽这样的结果;有的学生明白这样下去不会有好的结果,就会出现书中的结果——鹬蚌相争就会有渔翁得利;有的学生还想到了鹬和蚌各自的谦让、宽容,最终和好,各自过自己的生活去——是鸟就上天去飞,是鱼就到海里去游在这样的空间里,和谐相处。不同的结果折射出学生面对事情的心理及他们处事的哲学。接着紧追不舍,让他们面对这样的结果谈一谈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及启发。学生们畅谈,发表不同的见解,课堂上真正做到各抒己见。我珍视孩子们的想法及感悟,相信在孩子们心底里出现的东西就有它存在的理由。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是对课文进行的拓展。再接着是用书中四字词语讲故事这一环节,目的是达到对词语和故事情节的巩固。学生能用这些词语把故事很流畅地讲出来。他们理解了这些词语,这些词语帮助他们清楚地记住了故事情节,但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还不够形象生动,因为他们在谨小慎微地完成我给他们的任务。如果再设计下去,可以让学生编一编,也就是按照原文的思路,发挥合理的想像,加工写出新的情节和结局。我想学生会放开思维,根据自己的猜想编出心中的故事。这样才是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课堂。
  在课堂结束时,我用名言警句对学生们的感悟进行总结:
  有时,当我们被伤害时
  我们并不知自己也在伤害对方。
  ——佚名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
  信任别人的善良是自己善良的明证。
  ——佚名
  让学生读这样的句子,加深他们的感悟。
  生活中,常常有一些很平常的事物能引人思索,给人启迪。当然,这需要我们认真观察,用心感受。关注细节、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让我们从细微中收获不一样的启迪,从平凡中收获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