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教学实录——《秋天的怀念》

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师;这是为什么?
  生;他双腿瘫痪,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根本没有心情的。
  师:是的,作为21岁的年轻人,突然得了高位截瘫,自然受不了这个打击。读读课文,让我们体会他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时的心情。
  生:“双腿瘫痪后……”(学生读的好)
  师:(引读课文,进一步深化)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他会——
  生:把眼前的玻璃砸碎;
  师: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他会——
  生:猛地把东西摔向前面的墙壁。
  师:还有呢,妈妈要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
  生: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点评:这一堂课里,窦老师三次使用这段教材进行引读。“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第一次,在作者体会“好好儿活”之前,表现作者的喜怒无常;第二次,体会母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忍”着怎样的痛苦向作者说“好好儿活”;第三次,作者体会到应该“好好儿活”之后。三次引读,分别了展示了三种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清楚地感受到“好好儿活”是怎样在作者身上产生强大的力量的。
  师:作者觉得活得没劲。课文有一句话,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作者又会怎么样呢?
  (出示课件: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
  生1:……我会想起小时侯像落叶一样尽情飞舞的情景,可是现在再也不能像落叶一样飘飘洒洒了呀,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生2: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不禁暗暗流泪,我的命运就像那落叶一样唰唰啦啦落地死去。
  (点评:敏锐地抓住训练点,别开生面地进行语言训练设计,“树叶飘落”这一意象,引发了学生的联想,带着伤感,充满诗意,学生深情地坠入了“我”当时的情感之中。这语言训练中有丰富的内涵,丰厚的情感。)
  师:“我”活着还有什么劲儿!原来活蹦乱跳的,现在突然坐在轮椅上,发这么大的脾气,此时的他的确很痛苦(回扣一下“苦”字),要是他是你的朋友,或者你的哥哥,妹妹,面对他这副样子,你会怎么做?
  生1:我是他的妹妹的话,我会劝他说,人人都有苦,但不要随便发泄这苦,这会更伤你的身体的。
  生2:我会安慰他,人不一定没有双腿,就会变得懦弱,人没有双腿,还是可以干出一番大事业。
  生3:我可以告诉他,你可以练一项体育技能将来参加残疾人奥运会,说不上能拿大奖呢。
  生4:虽然你的腿瘫痪了,但是世界是美好的,只要你用心灵去感受。
  (点评:学生“劝”的过程,就是他们的思想成长的过程,同时也为后面进一步体会母亲毫不张扬的爱埋下伏笔。)
  师:谢谢同学们,你们的爱心让大家感动。不过我想采访你们,你们讲得道理很对,建议也不错,不过,请你设身处地的想想,他能听进去吗?(学生停了停,开始议论,有的摇头,有的说听不进去。)
  生:嗯,他也许听不进去。
  师;是啊,面对这样的儿子,面对这样的现实,怎么做更合适一些?让我们看看母亲是怎么做的吧。
  生: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从母亲的动作中看出她劝儿子要好好儿活。
  师:感谢你,让我们大家跟这名同学一起讨论讨论母亲的做法。
  (出示课件文字: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请你们默读这句话,注意这几个动作。(老师点示“扑”)母亲“扑”下去的会是什么?
  生:因为儿子不想活了,所以母亲扑下去的一定是儿子想要去死的信念。
  师:啊?“信念”?把其中的一个字换一下意义完全不同了。
  生:是念头。
  师:好。其实,你很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呢,那就把你理解的“扑”带进去句子里,读给我们听。(生读,很有力量)
  师:那么,我还要问,“母亲抓住我的手”,“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
  生:母亲抓住的是我想要死的念头,她想抓住我,怕我轻生。
  师:就把你的体会送进去,读。
  生;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活。(生读。掌声)
  生;我想补充,母亲抓住我,也是让我必须具有好好儿活下去的信念。(再读)
  师:请再默读这句话,看看母亲“忍”住的究竟是什么?(小组讨论)
  生:我明白了,母亲隐瞒自己的病情,没有告诉儿子。
  生:“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生:邻居把她送到医院时她是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生:她病已经进入晚期了。
  师:用医学名词说,这是——
  生:肝癌。
  师:肝癌什么症状?除了课文的说明,还有哪位同学或听课的老师知道吗?
  生:(该生哽咽)自己的老爷就是这种病死去的。(他说不下去了。听课老师站起来接着讲,自己的父亲就是得这种病去世的。肝硬化,肚子硬了,尿排不出去,肚子越来越大,还吐血,不是一个痛字了得……)
  生:这是一位病入膏肓的母亲。
  师:母亲她活着很苦啊!(回扣一下“苦”字)亲爱的同学们,一个患肝癌病的人只有自己知道有多痛,无法用语言描述,而且还知道自己就要死去……是这样的母——亲!那么这样的一位得绝症的母亲,有没有“看着看着北归的雁阵,突然把玻璃砸碎”?
  生:没有。
  师:她有没有“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把东西摔向墙壁”?
  生:没有。
  师:有没有大声喊着“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生:没有!
  师:母亲为什么没有这样做?
  生:为了儿子!
  师:送她一个字。
  生:爱。
  师:这爱就是——
  生:忍。
  师;带着你们的体会读这句话。(咱娘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请再读课文,琢磨琢磨,母亲忍住的还有什么?
  生:母亲还忍住了儿子的病给自己带来的打击。
  师;谢谢你的发现,请具体讲讲。
  生:对这样的打击就像天塌下来一样,但这样的痛苦不能让儿子知道,她还要让儿子坚强起来。所以,面对这样的双重打击,母亲让儿子去看花:“听说北海的菊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吧”。
  师:继续谈,我可不评价。
  (点评:虽然说“不评价”,但“继续谈”已经给了正面的评价,学生体会到了其中的鼓励。而且这鼓励不是来自一个远距离的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一个近距离的可爱的甚至有点顽皮的老师。“继续谈”同时也把学生思维引向深远,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有利于引发更多学生的更多精彩。)
  生:母亲想让儿子看花,让心情变得愉快一些。
  生:母亲也是一个爱花的人,所以母亲让儿子去看看花儿。
  师;母亲几次要求推着儿子到北海看菊花?
  生;两次。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第二次: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师:我听出来母亲的“央求”,谁再读读这句话,再体会体会母亲的央求。(读略)
  师:注意,母亲还是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生;母亲不仅仅自己的病让自己憔悴,为儿子操碎了心,更会让她憔悴。
  师:所以啊,是一副憔悴的脸上现出的央求般的神色——再读!(读略)
  生:母亲是个爱花的人,就是说母亲热爱生活,也要让儿子像她那样接受现实,热爱生活。
  生:当儿子有去的意思——“什么时候?”的时候,母亲就——“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儿子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生:当儿子说——“好吧,就明天”的时候。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可我又不耐烦的时候——“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竟然笑了,还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生:母亲把所有的苦都藏在自己心里。她还笑着——你看,儿子的话让她“喜出望外”,让她高兴得坐立不安。这一切都是为了儿子,让他学会快乐,面对未来充满希望。
  师:好,带着你对“忍”的理解再读一读。(咱娘俩在一块,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师:谢谢你们,让我们在这个“忍”中体会又一层韵味。那么,再请同学默读课文。看看母亲还忍住了什么。
  生:忍住的还有儿子的抱怨。因为母亲对儿子特别的理解,所以她能忍受儿子的摔东西,砸玻璃等暴怒无常的脾气。
  师:好!会读书,请再细读读,看看母亲又是怎么“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