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 效果 效益,生本 生成 生命
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4、教师小结:无比惊喜——半信半疑——急切期待,第三张贺卡把刘玲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都表现出来了,你能读出来吗?
(指名读、学生齐读,朗读效果很好。)
5、师引疑:刘玲知道这贺卡不是雪人写的吗?(生七嘴八舌答:知道!)明明知道是假的,却又希望是真的。这种经历你们有过吗?
生1:我有过这种经历。小时候我一个人睡觉很害怕,就抱着布娃娃一起睡,跟它讲话。虽然知道布娃娃没有生命,但我却把它当成好朋友,让它陪着我。
师:你说除了很多小女孩的心声。
生2:以前我们小区里前一座马的塑像,我很喜欢骑上去玩。每次骑在“马”上,就觉得自己是个很厉害的大将军,在指挥战斗。(师生笑)妈妈总是说那是匹假马,可我就是不愿意她这样说,把它当成属于我的真正的战马。
师:你们说得真好。明明知道是假的,还是希望那是真的。原来这种愿望就是幸福的、美好的!这就是孩子,就是童心。
【点评:在引导学生读议这张贺卡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创设了两个教学情境:一是用“假如你就是刘玲的好朋友、好同学,10天前,刘玲告诉你她给雪人写了张贺卡的时候,你会对她说什么?”和“听了同学们的议论,假如你是刘玲,又会怎么回答呢?”的问题换位体验;二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把学生的情感唤醒,童心在课堂绽放出动人的笑脸。只有充分了解儿童的需要,才能真正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在师生间自然、亲切的对话中,课堂上有许多精彩的生成。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和内在的情感,让孩子的能力和情感和谐发展。】
片段实录三:读思议练结合,升华情感共鸣
1、教师过渡语:尽管没有等到雪人的回音,但刘玲的身后却有了一双深情关注的眼睛。
2、师反复引读第7自然段:
师:“我”一直惦记着刘玲,“就在昨天,星期日的下午,雪人前站着一个女孩——”
(指一学生接读第7自然段)
师:“我”站在窗前,见到了那个平安夜用贺卡给雪人送去美好祝福的小女孩——
(再次指一学生接读第7段)
师:看,那是一个小手冻得通红却不时捧雪拍在雪人身上的小女孩——
(学生一起接读第7段)
3、小练笔:(课件出示)她痴痴地站在雪人边上,不时捧雪拍在它身上,嘴里轻轻念叨着
师:刘玲在想什么,又在说什么呢?
4、学生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中,入情入境地写着,教师巡视,相机点三名学生起立,把自己写的内容带到文章中读出来。
师:(配乐有感情地读)就在昨天,星期日的下午,雪人前站着一个女孩,背对着我家的窗。她装束臃肿,胳膊都放不下来了。这必是刘玲。她痴痴地站在雪人边上,不时捧雪拍在它身上。嘴里轻轻念叨着——(学生接着读出自己写的内容)
生1:雪人,你能听到我说话吗?请你告诉我,那张贺卡是不是你写的!如果不是你,会是谁呢?我真的很想见到他!
师:她痴痴地站在雪人边上,不时捧雪拍在它身上。嘴里轻轻念叨着——
生2:同学们都不相信你会给我回信,可是我相信!就算是好心的大人写的,那也一定是你请他帮忙写的,对吗?这是我新年里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师:她痴痴地站在雪人边上,不时捧雪拍在它身上。嘴里轻轻念叨着——
生3:雪人,你是这么可爱,这么纯洁。我希望你永远不要融化,我想和你成为好朋友!我会永远等着你……
生齐读:雪人橘红的嘴唇依然鲜艳。
【点评:语文教学需要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而语言文字训练需要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升华情感及认识有机结合。这种随文练笔用得恰当而有新意,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独特情感的表达。崔峦老师有一句顺口溜说得好:“阅读教学崇尚简,依标扣本学语言,人文熏陶含其中,读思议练重实践。”这个环节有机地将读思议练结合起来,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随着背景音乐缓缓的流出,学生一定有倾吐的胸臆,教师顺势设计的练笔,为学生情感抒发提供了平台。然后,伴随着文本的朗读和学生的写作片段的整合,使文本、作者、读者之间产生了共鸣。正是教师树立了尊重儿童、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的现代儿童教育观念,以学设教,为学而教,力求让学习目标尽可能适合学生;学习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学习方法尽可能吸引学生;学习过程尽可能提高学生。努力追求将童心教育理想化为教育实践,让每个孩子拥有幸福的课堂生活,让每个孩子得到充分的发展。】
【个人反思】
要想追求更为理想的阅读教学课堂,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则是永恒的基点;“让学生学”则永远是最好的教学方法。我们需要进一步学习童心教育理论,用一颗真诚的心善待孩子,用一颗从容的心面对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孩子,同时也要记住自己是从孩子长大的。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不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才会理解孩子。理解孩子,爱才会具体而丰富,才会无处不在,才会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满温馨。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课堂上才会有民主,才会充满情趣,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学生的潜能才能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使学习变得轻松而有效,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回到在“理想描述”中提到的“效率、效果、效益,生本、生成、生命”六个关键词。我们认为,后三者是实现前三者的出发点和归宿。
首先是“生本”。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教室充盈民主的气息;把创造还给师生,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把发展还给师生,让课堂成为成长的家园。让课堂永远是真实的“课堂”。基于以上观点,我们无论是教材解读,还是教学预设、教学过程始终是以学生为本,站在儿童的视角,尊重儿童的体验,为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服务。
第二是“生成”。机械重复的课堂缺少灵气,墨守成规的课堂缺乏思想,人云亦云的课堂缺乏个性,浮光掠影的课堂没有实效,而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双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这里有智慧的碰撞,这里有观点的交锋,这里有情感的交融……目标明确,过程精彩,随时有意外的发现和惊喜。我们的课堂在教学内容保持相对确定的同时,有着更多的变数,有时是教师的有意延伸拓展,有时则是学生无意的“节外生枝”。在这样的课上,学生既有计划内的收获,又有意外的惊喜和不曾预约的精彩。
第三是“生命”。我们理想中的阅读课堂是师生间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在对话中唤醒灵智,激励生命的潜能,需要你创设开合有效,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场,需要你引领儿童在学习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它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同时兼顾语言和精神,让学生在理解、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时,经历难忘的精神之旅,沐浴情感的阳光。它需要我们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领会;对语文教材的智慧解读;对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对教学内容的创造性处理。它更需要我们对儿童的尊重与理解。
理想的课堂,似清水芙蓉,质朴无华,不必特意雕琢。真正的“好课”无须张贴改革的标签,也不必追赶创新的时髦。为孩子的发展而教,为孩子的一生幸福而教,为自己的生命之树常绿、生命之花灿烂而教,是我们教师职业生活的梦想。我们愿静静追寻理想的课堂,让学生幸福地栖居在语文课堂!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用目光倾听》课文朗读
下一篇:《丰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