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一、平江区校长示范课
  1、 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第十册
  2、 授课时间:一九九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3、 授课地点:平江实验学校电教室
  二、教学要求:
   1、 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2、 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 弄懂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四、课前准备:
   1、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
   2、 小卡片,字幅。
  五、教学过程:

  (一)
   1、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丰碑。《丰碑》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2、 课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军需处长的:
     “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3、 大家轻轻读这句话,想一想,提出一个问题。
   4、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课文。
  (二)
   1、 打开课本,我们先看课文开头。
   2、 同学们注意,开头一段话中除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之外,突出交代了什么情况,用了哪些词语?
  (三)课文开头具体描写了天气恶劣的情况,为下文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因此在读书的时候,描写天气恶劣的词语要注意。
   1、 行军途中,红军不光遇到了恶劣的天气,还会遇到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看下一段课文是怎样写的?
   2、 这段话中连用了哪一个词语把它圈出来。
   3、 “可能”一词连用了四次说明了什么?
   4、 面临重重困难,作为部队的首长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
    “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能不能”一词表达了什么?
  (四)
   1、 接着下文写队伍中发生的一件事,请一个同学当警卫员和吕老师一起读下面的几句话。
   2、 分角色读。
   3、 “将军愣了一下”,“愣”是什么意思?
   4、 注意这里是将军神态第一次变化。
   5、 当将军快步走到前面,看到这样一幅动人的情景。(插图)
   6、 说说你从画中看到的情景。
   7、 看课文中怎样具体描写这幅动人情景的。
   8、 在这段话中,划出令人感动的词语。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9、 这段话将一位老战士的形象写得十分具体、感人,怎么读好这段话呢?
    (1) 教师范读
    (2) 指名朗读
    (3) 配音朗读
    (4)指名背诵
  (五)
   1、 将军看到一位老战士被冻死的一幕动人情景后,神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看课文中怎样写的,读一读,划出有关的句子和词语。
   2、对将军不同神态的描写文中共有几处,你是怎样理解这些神态描写的?
   3、 最后将军庄重地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表达了他什么感情?
   4、 将军被军需处长一种什么精神感动了?
   5、 课文描写将军神态、语言、动作的几段话,写得十分具体,生动,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感情。
  (六)
   1、“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读到这里,我们想一想,前面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七)
   1、 朗读最后一段话:
   2、 这段话共三句,哪一句用了反问句式?怎么读?
   3、 为什么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
   4、 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赞扬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已为人的精神,为了表达这一中心思想,课文详细描写军需处长被冻死时的形象,还通过将军神态变化的具体描写突出表达了作者对军需处长的崇敬心情。
  (一) 再读读全文,想一想,还有什么问题。
  (二) 作业:
   1、 造句:
     湿润——
     晶莹——
   2、 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 概括中心思想。
   4、 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板书:
                 22 丰碑
                 军需处长
                   ↑
                 毫不利已
                   ↑
                 专人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