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科版教学参考

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2)关于朗读的指导。
  本文特别适合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指导朗读时,一要读准字,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二要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在朗读中想象课文描绘的意境;三要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课文的美感。
  (3)关于教学思路。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重视整体把握,让学生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春天的脚步近了”;二是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细致观察和描写的;三是重视朗读,通过初读、细读和品味读,在读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让学生走入课文描绘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四是品味语言,理解句子的意思,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准确、优美、细腻和朴实;五是注意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开阔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教学过程。
  ①导入新课。本课的教学导入多种形式,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展开。一是从作者导入,师生互相交流对朱自清的了解,以此导入阅读;二是从时令和季节入手,调动学生对春天的感受,引入课题;三是从阅读积累入题,在诵读有关“春”的诗文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下面仅举一例: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生花妙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如杜甫的《绝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师生齐诵)。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描写“春”的美文,这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板书课题)
  ②初读课文。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利。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读时要注意,要眼到、心到、口到,有些比较长的句子,在初读时要多练习读一读,断句要合理,必要时老师适当指导,给学生作示范朗读。
  ③整体把握。在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读完课文后的感受,提出问题:课文从几方面写出春天的脚步近了?重点描绘了什么景物?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作者先写“盼春”,接着用细腻的笔触“绘春”,最后充满激情地“颂春”。在这三个方面中,重点是“绘春”,分别写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人图”。
  ④细读品味。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有如下两种指导方式:
  第一种方式,学生选点突破,教师示范导学。即不按照课文描写的顺序,而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教师引导学生细读品味,学生在读文品味的同时悟得方法,再自由细读其他段落。
  可以这样引导:在五幅春图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作者用了哪些优美、贴切的词、句、比喻来描写不同的景物?根据学生的选择,示范引导品读一段。如“春风图”,先让学生读一读,再想一想作者写出了春风哪些独有的特征,抓住句子理解体会出春风特有的性格、特有的气味、特有的音响以及大自然特有的和煦,最后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想象,体会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这是一种“以点带面”的导读方法,学生在与大家同读一段以后,可以小组合作品读其他的段落。学生的活动空间很大,教师尤其要做好示范引导和课堂调控与组织,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
  第二种方式,按照描写顺序,引导细读品味。即类似语文讲读课中的“工笔描绘法”,引导学生析得精,讲得细,品得深,读出味。
  可以这样引导:
  品读“迎春”(第1自然段)。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到来?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盼望着”呢?
  品读“绘春”(第2———7自然段)。可以具体引导学生体会“春草图”和“春花图”,由扶到放,体现这样的过程:读———学生自由读或指名读课文,问———抓住什么特征来写的,品———学生结合句子理解分析,谈感受,读———朗读,读出蕴涵的情感,在读中想象。
  品读“颂春”(第8、9自然段)。抓住“作者为什么把春天比作娃娃和青年”这一问题,体会作者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使春意越来越浓,春意催人。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指导学生阅读,都不能轻视朗读,朗读要贯穿教学的始终。
  ⑤领悟表达。一是可以用“同义替换”法指导学生品味、咀嚼课文的语言:调换词语,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改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钻出来”;增删词语,如“舒活舒活筋骨”句改为“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事去”;改变语序,如“野花遍地是”改为“遍地的各种各样的有名字没名字的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改用平实说法,如“不错的”改为“不错的,春风是十分柔和的”。二是引导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细腻生动,使学生明白要细致观察事物,用自己的身心体察事物,让自己的心与物融为一体。
  ⑥诵读全文。可以用多种形式展开诵读,如配乐朗读、齐颂、分段轮颂等,在诵读中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体会,领会文中语言文字的精妙。
  2.积累内化。
  (1)有感情地朗诵全文。
  (2)揣摩课文思考练习2中的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除这两句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再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句子。
  3.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识字要读准“擞”的音,不能读成翘舌。本课要写10个字,要强调书写习惯,写正确,写端正,写美观。
  (2)相互检查背诵课文的第1至4自然段。
  (3)读课文节选,做题。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①照样子,摘录词语。
  甜味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繁花嫩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摘录句子。从文中找出比喻句、拟人句各一句,抄在下面。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婉转”的意思是()。
  ④用“/”表示朗读中的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⑤读节选第1段,想想哪些是作者看到听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画出作者联想的部分。
  4.实践活动。
  课外查找与春天相关的资料,读一读,背一背:
  (1)写春天的成语;
  (2)写春天的古诗;
  (3)写春天的现代诗歌散文

  资料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省海州。现代散文家、诗人、教授。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后又从事散文写作。1920年秋,创办《诗刊》。1925年到北京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任教,不久任系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学生运动。1947年,朱自清在《十三教授宣言》上签名,抗议当局任意逮捕群众。1948年6月,在京参加了反对美国扶持日本的游行,并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国粉宣言》上签名。1948年8月20日,因贫病在北平逝世,著有《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记雅俗共赏》等。
  朱自清的散文创作。《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作者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这是一篇有较大风格演变痕迹的散文。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引》:“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叶圣陶《朱佩弦先生》:“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
 
上一篇:名人文化雕塑园     下一篇:城市的明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