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仲夏夜》教学设计之二

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海滨仲夏夜》一文节选自散文集《秋色赋?海滨仲夏夜》。作者抓住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描绘了夏夜海滨特有的景色和沙滩上劳动者闲适、欢愉的休憩场面,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霍霍”、“绯红”、“广漠”、“苍穹”等词语的含义。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初步学会课文抓住景物特征细腻描写景物变化的写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以“流动的画面”表现夜景及人物感受的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写法
  学情分析:
    前面学习了两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描绘。
  教学方法:导读、讨论式
  学法指导: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表现景物
  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解决字词,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朱自清的《春》,在《春》这篇课文里,我们领略过春天的美丽。那你想知道夏天的景色如何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仲夏时节海滨景色的文章,看了它,你将被海滨那迷人的景致所陶醉。
    板书课题、作者。
   1.解题:
     海滨(地点);仲夏(季节);夜(具体时间)。
   2.简介作者:
     峻青,原名孙俊卿。山东海阳县人。幼年贫困,曾当过徒工。抗战爆发,参加革命。主要作品有短篇集《黎明的河边》、《海燕》、《最后的报告》、《胶东纪事》;散文集《欧行书简》、《秋色赋》。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出示小黑板。(要求学生运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霍霍huò  绯fēi红  广漠mò  苍穹qióng  煞shà  皎jiǎo洁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3节):写海滨夏夜的美景。
     第二段(4~7节):写“我”在夜色中的感受。
     第三段(8~12节):写月下沙滩。
    2、播放录音。学生看书并思考:
     作者在这一部分中描绘了哪两幅图景?各抓住了什么特征?
     提示:这一段按“夕阳落山”、“夜色加浓”的时间顺序推进,以苍穹和大海为背景,抓住海滨夏夜的景物特征,描绘了两幅图景:
     教师边讲边板书:
     小结:一天一海,一静一动,互为映衬。让人读来自有一种自然美。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读第一段。要求:边读边展开想象。在具体形象中获得美的实感。
     学生表达各自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指名学生运用抑扬顿挫、轻重疾徐、高低升降的语调朗读这一段,使学生受到感染,进入美的意境。
   2、学生默读第二、三段。
     问题组:
     ① 作者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描写沙滩上景物的变化的?
     ② 作者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了沙滩上的人?
      提示:以上问题的第二问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可启发学生分步思考。
      (1)先想一想写的是什么人?
        ——在各个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
        从田里割麦于归来的人们……
        这些英雄的人们……
      (2)他们在怎样的环境中?心情怎么样?
        ——在软绵绵的沙滩上,浴着海风,望着夜空,尽情地说笑……
        点拨:作者从描绘海滨夏夜的自然美进入到描绘海滨夏夜的生活美。
    3.学生齐读:“我漫步沙滩……”到文章结尾。
      教师归纳:这一部分,作者由景及人,从描绘海滨夏夜的自然美,进入到描绘海滨夏夜的生活美。
      板书:
         尽情说笑、休憩
         人们:生活美
         议论年景、笑声
  五、课堂总结:
    作者先描绘大海月色,再写沙滩也突然明亮了起来,写了沙滩上乘凉人们的众多和欢闹。随着月亮的升高,夜已经很深了,沙滩上的人也“变化”了,有的睡着了,有的还在谈笑。最后,作者以抒情的笔调将眼前的情景和人物结合起来,以更多的笔墨写人们在这自由的天幕下酣畅地休憩,目的在于写生活美,从而将文章推进了美的境界。
  六、布置作业。
    基训1-4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
   2、解释“霍霍”、“绯红”、“广漠”、“苍穹”的含义。
   3、这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依次描绘了五幅流动的画面,这五幅画面是: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4)__________ (5)__________
  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问题组一:
   1.文章最后几段正面写到“人们”,但为什么只写了人们的“声”,而没有写一个个人的“形”和“貌”。
   2.这篇散文在布局安排上有什么特色?各个画面之间是什么关系?
   3.这篇散文是怎样把景写活的?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点拨,全班交流、补充。
    明确:1.
     (1)从写作的真实性看。人们的种种情景,作者是在幽静的夜色中一路散步所看到的,在浓重的夜色中,在随意的一瞥中,无法仔细观察到人们细致的音容笑貌,而给他留下突出印象的,是人们欢乐的声音,是这种笑语声所透露出的发自内心的欢乐的情绪。
    (2)从全文结构看,本篇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仲夏海滨的人们是作为滨海夜景整体的一部分来写的,人在景中,人使景动了,活了,人和景融合成了一体。如果突出写一个个人的形貌,就会显得繁杂,表现不出这篇散文严谨的结构。
   2.这篇散文在布局安排上的特色是,以时间为顺序,由傍晚写到深夜海滨的景物,井井有条。文中所写的晚霞、星空、灯火、沙滩四幅图景虽然写的角度各不相同,但并非各自孤立而是紧针密线、紧紧相连,结构十分严谨。描写景物或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或由静到动,或由动到静;或由巨到细,或由景及人,层次井然,清晰地表现了中心思想。
   3.从本文可以看出,作者把景写活的技巧是:(1)善于写出景物的变化。例如,“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成为浅红”,这是写霞光色彩的变化。“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这是写天空距离与气氛的变化。“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这是写星星与灯数量的变化。
   (2)景物的动态。如写晚霞,作者借助比喻,形容它像火焰在“燃烧”,就有了动感。接着把晚霞放在大海的倒映中去写,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这就把晚霞写得有声有色,活了起来。
    作者之所以能够把景写活,除了写作的技巧之外,主要还依赖于对事物的精细观察。善于观察是把景物写活的根本。
    问题组二:
    1、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分析结构?
    2、 全文描绘了哪三组画面? 指出三幅图画起讫(完成练习一)
    3、作者在第一部分中描绘了哪三幅图景?怎样抓住景物的变化和特征来写?
    4、作者在第二部分中怎么样写海和人们?作者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了沙滩上的人?
    5、作者在第三部分中写了月亮什么的特点?再次突出人们怎么样的精神状态?
    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1、按时间顺序,分为日落不久、夜色沉沉和月亮升起三个部分,脉络清晰,条理分明。
上一篇:《元日》教学有感     下一篇:《元日》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