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学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参观游记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首先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然后介绍了后园的腊梅花并由此引出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赞扬了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们要珍惜时间,以“早”为题,别具深意。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二十四番花信风”、“子曰”等词的含义,能正确辨析“瓣、辩、辫”等字形。
   2、了解课文介绍的主要内容,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三味书屋、腊梅花、“早”字的来历。)指导学生理清写作的内容与思路。
   3、学习准确介绍方位的表达方法,推敲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并练习介绍自己的房间,提高方位词使用的能力。
   4、体会借花喻人的写作方法,了解鲁迅先生的一些生平资料,感悟珍惜时间的可贵。
  【教学重点】
   1、学习准确介绍方位的表达方法。
   2、体会借花喻人的写作方法,感悟珍惜时间的可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要写梅花的深意,体会题目《早》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PPT
  【资料链接】
   1、吴伯箫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很多作品作为范文收入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早》被编入小学语文教材,其数量之多在同代作家中首屈一指。这些作品以其真挚深厚的情感,朴实动人的描绘,严谨缜密的结构,清丽洗炼的语言,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喜爱。
   2、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近代一位出色的文学家。他在30年间,为我们写作和翻译了600多万字的作品。大家都说鲁迅有天才,可是鲁迅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
    鲁迅到了老年的时候,对于时间抓得更紧。在他逝世前不久,生着病,体重减轻到不足40公斤,仍然拼命地写作和翻译文章。他临死前三天,还替别人翻译的一本苏联小说集写了序言。鲁迅一直工作到他离开我们的那一天从来没浪费过时间。
   3、词语理解:
    对课:即对对子,旧时学习词句和准备做诗的一组练习。如:老师说“雨”,学生对“风”;老师说“桃红”,学生对“柳绿”。
    诗云、子曰:云、曰,表示说的意思。“诗”指古代的“六经”,也就是古诗;“子”是对孔子等人的尊称。“诗云、子曰”就是指四书、五经中常说的话。
    二十四番花信风: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气(八个气节),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所谓花信风,就是指某种节气时开的花,因为是应花期而来的风,所以叫信风。人们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花为代表,叫做这一节气中的花信风,意即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一年花信风梅花最先,楝花最后。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能正确辨析“瓣、辩、辫”等字形。
   2、了解课文介绍的主要内容,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三味书屋、腊梅花、“早”字的来历。)指导学生理清写作的内容与思路。
   3、学习准确介绍方位的表达方法,推敲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并练习介绍自己的房间,提高方位词使用的能力。
  【预习导学】
   1、看拼音,写词语。
      niàng zào      pǔ sù     mò shuǐ     shòu mìng     mò xiě     huā bàn
     (     )  (     )  (     )  (     )  (     )  (     )
   2、填空:
    课文是以游踪为序来介绍三味书屋的。在课文中,我们可以找寻到作者的游览路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间转换十分自然。课文围绕“早”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内容。
   3、根据课文内容,排列下面错乱的句子。
    (  )学生书桌分别在四面,在东北角上是鲁迅用过的一张。
    (  )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
    (  )书屋朝西,门两旁边开窗。
    (  )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对课。
    (  )东面正中挂一幅画。
     这段话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

  【课堂研讨】
  一、发现话题
    出示图片:
    同学们,请看屏幕,知道他是谁吗?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是的,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毕生追求真理,英勇战斗。对敌人,他横眉冷对;对人民,他满腔热忱。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文章。
    出示:早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你最想知道的又是什么呢?
    同学们,对于读懂这篇文章来说,我们应该关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早》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第二,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第三,文章为什么要用“早”作为题目?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著名作家吴伯箫先生写的《早》这篇文章。
  二、预习反馈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那么,文中的生字你们是不是都认识了呢?那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
     出示:酿朴墨寿哪默瓣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里有两个生字的读音是一样的,请大家比较一下它们的字形的差异,然后,再拿出钢笔来把这两个字认真地描一描,临一临,细细体会它们写法。
     出示:墨 默
     下面这几个字,字形比较接近,也请你们比较一下它们的差异,然后,给它们组一组词,分辨它们的差异。
     出示:瓣 辩 辨 辫
   2、课文都读了吧,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吗?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读书情况。你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有把握读好或者给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来读。为了能更好地展示你们的读书水平,建议同学们,先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再把课文读一读,以做好充分地准备。
   3、读完了课文,我们先来聊一聊第一问题:《早》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反馈预习导学2)
  三、精读理解
   1、反馈预习导学3
   2、小结引导:通过阅读,你们一定发现了文中有许多表示方位的词语,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描绘是本文的重点之一,为我们展示了一则有顺序、有条理地介绍建筑房舍内陈设的绝佳范例。
   3、那么,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呢?就让我们跟着吴伯箫爷爷一起走进三味书屋。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2、3、4三个自然段,用笔画出有关描写三味书屋陈设的语句,并用着重号标出方位词。
   4、图文结合,介绍陈设:
    同学们,这就是鲁迅小时侯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请你们仔细观察,并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一下三味书屋的陈设。
    南墙上:南墙上有一个小洞,里边有小匾,上题“停云小憩”。
    东北正中:挂一幅画。
    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
    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
    作者在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时候,还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5、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的这一部分,想一想,你觉得这一部分与课题“早”有什么联系?
    其实,三味书屋是鲁迅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从这里让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这就为我们揭示文章题目“早”的第一层内涵。

  【当堂训练】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写法,介绍教室。
   1、先各自练说(要弄清方位),还要说清教室内的陈设。
   2、指名说,教师重点指导说准方位。
  二、给下面的句子点上正确的标点。
   1、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2、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巩固练习】
   1、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的房间。
           《向你介绍我的房间》
    温馨提示:
    1、用上准确的方位词,可以让父母帮你认清房间的方位。
    2、室内陈设介绍要具体。
    3、如果别人读了你的介绍能画出你房间的室内陈设,你就挑战成功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