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点睛》教学后记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画龙点睛》教完了,觉得有三点值得总结一下。
  一、缺点:
  时间把握得不好。读书感悟方面用的时间太多。导致背诵课文成了走过场的形式。也即课上没能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背诵。
  二、优点:
  自我感觉还是有优点的。
  (一)揣摩心思,读出味道
  学习《滥竽充数》时,我告诉孩子们揣摩南郭先生的心思,想想,南郭先生的心理,你会把课文读得更好的。
  学习《画龙点睛》时,我又把揣摩的范围扩大了。让孩子们着重找一两处句子划下来,细细思考,不仅揣摩文中人物心理,也可揣摩其所见、所闻、所思、所说、所做。从孩子们的课堂表现看,还不错呢。
  句一:
  这四条龙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没有画上眼睛。
  殷智超先读。
  读完,施淡宜评价,肯定其读得不错。以下是具体发言:
  “殷智超读得很不错,听着她的朗读,她一定做了细细的揣摩。读到张牙舞爪、形象逼真时,想象游客们看到墙壁上的龙张着大嘴,露出尖尖的牙齿,仿佛要把游客一口吞了;每个爪子尖利而挥舞着,仿佛随时准备向某处袭击。坚强有力的尾巴,要是被它一甩,一定会在空中腾云驾雾了。”
  张飞补充:“殷智超的朗读,还让我觉得她在揣摩时,一定看到人们惊讶不已的神情,甚至在窃窃私语呢,埋怨张僧繇的疏忽了。”
  [同学评价交流的过程,相当于老师讲解的过程。也许是揣摩得比较透彻,齐读时,孩子们都很投入,读出了游客对龙的赞美与惊讶。]
  句二:
  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如同句一,孩子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揣摩:层层逼人而来、势吞大地的云幕,劈面而来的闪电、震耳欲聋的雷声,以及腾空而去的飞龙,无不令游客们吃惊,大家不住地赞美张僧繇精彩的画技。充分解读的前提下,孩子们投入其中,读得声情并茂。
  (二)读写结合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讲完比喻义。
  我就用多媒体课件的出示相关的画龙点睛片段:
  段一:
  于是,我们就去卖菜的地方买肉串……
  于是,夕阳下,大路边,两个长长的身影翩然向着远方移去……
  [引导孩子们发现:这种点睛之笔,点出了文章的诗意。]
  段二:
  以后做菜,放入盐后要搅一搅,这样才好吃。
  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啊!以后做任何事不能有一丁点儿马虎才是。
  [对比后,孩子们都觉得这样的结尾点出了深意。]
  段三:
  烈士陵园,各种杜鹃花开了,红的像火一般燃烧着,白的像雪一般纯洁。
  烈士陵园,各种杜鹃花开了,红的像火一般燃烧着,那一定是烈士们的鲜血染红的;白的,雪一般纯洁,那素雅高洁的白花寄托了人们对革命先烈的深深哀思。
  比较两句句子,很容易感觉到修改后烈士陵园的花,无论红与白,都有了特定的意义。绝非就是论事。这种修改点出了深意。
  段四:
  瘦弱纤细的“金钩挂月”,粗壮硕大的“金甲黄”;群星荟萃的“千头菊”。它们摆成了一幅中国地形图。
  [细细回味,修改一下,可以由中国地图,点出人们的爱国情怀或怀揣报国之心之类的深意。]
  段五:
  文章描写商店服务员热情周到的服务。
  同时写出了这是由于学雷锋的好处。
  这样的段落,重新修改后,可以写成反应改革开放后,引进竞争机制服务员才变得如此热情。这就点出了文章构思的新颖。
  ……
  整个学习过程,孩子们情趣盎然,投入其间。学得扎实有效。让孩子们修改自己的日记时,好多孩子学以致用,给自己的作文加上了合适的点睛之笔。作文点睛之笔的学习对孩子们确有好处,
  “没有笨的学生,只有不负责任的老师。”也许有道理。
 
上一篇:《二泉映月》课文朗读     下一篇:画龙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