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命的真义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实录】
  师:上节课我们讲到正当他专心致志编写《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一身正气的司马迁为将军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受了宫刑。这是奇耻大辱啊!司马迁真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可是《史记》怎么办呢?为了《史记》,司马迁活了下来。还有一个原因促使司马迁活了下来,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读第二小节。
  生:读第二小节。
  师:想想看,还有什么原因使司马迁活了下来?
  生: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临终前的嘱托。
  师: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父亲临终前是怎样嘱托的?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师:如果司马迁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到九泉之下,他怎有面目见自己的父亲啊!父亲的嘱托,司马迁牢记心头。再读。
  生:读父亲的嘱托。
  师: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为了《史记》,司马迁忍辱含垢,活了下来。司马迁不停地写作,写了整整13年,才完成了《史记》。司马迁写完《史记》,心血耗尽,与世长辞,你觉得司马迁的死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
  生:重于泰山,因为他完成了一部前无古人的巨著——《史记》。
  生:重于泰山,因为他完成了父亲的遗愿,司马迁死而无憾。
  师:司马迁完成的是一部怎样的《史记》呢?谁来读读最后一段。
  生:读最后一段。
  师:《史记》是一部辉煌巨著,洋洋52万字。(老师展示两卷本的《史记》)。52万字的《史记》是沉甸甸的,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
  生:因为司马迁接受宫刑,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完全是为《史记》而活着。
  生:司马迁把《史记》看成了自己的生命,《史记》里凝聚着司马迁的生命。
  师:后人对司马迁的死并没有过多的记载。实际上,写完《史记》,生命对于司马迁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他活着就是为了写《史记》。再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鲁迅先生这样评价司马迁的《史记》,一起读:(大屏幕出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师:知道《离骚》是谁的作品吗?
  生:屈原写的。
  师:《离骚》是屈原的作品,是非常了不起的作品。鲁迅将《史记》与《离骚》相提并论,是对司马迁极高的评价。史家的绝顶之作,不压韵的《离骚》。《史记》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思想价值。让我们再一起读读鲁迅对《史记》的评价。
  生:齐读鲁迅的评价。
  师:同学们,读完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我相信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请你用一两句凝练的话写出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并署上你的大名。(音乐响起,学生写感受,大约4分钟。)
  师:让我们听一听同学们的感受。
  生:你的《史记》是辉煌的,是沉重的。你让我懂得了怎样的死才是重于泰山的。(徐柯)
  生:屈原走了,他留给世人一首千古绝唱——《离骚》;司马迁走了,他留给世人一部辉煌巨著——《史记》。(华瑾)
  生:牛顿填补了力学的空白,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陈景润打开了哥德巴赫猜想,而你,司马迁让我们读到了“无韵之离骚”——《史记》。(王昕彤)
  生:《史记》便是司马迁,既是史家之绝唱,又是千古之奇才。《史记》是司马迁人格的精髓,是一部永垂不朽的精神食粮。(王诚盈)
  生:《史记》是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著作,我们看见的不仅仅是这部著作的辉煌,还应看见的是这成功的背后,一段辛酸的路程,一个忍辱负重的人在崎岖的道路上艰难地摸索着,攀登着……(程广大)
  师:精彩!掌声!请你再读一遍。(该生又读了一遍)
  师:老师也写了一句感受,请大家一起读:(大屏幕出示)
  奇迹大都是在厄运中诞生的。
  ——诸向阳
  师:这是我读完这个故事的感受。谁能联系司马迁的故事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正因为司马迁受了宫刑,遭受了不白之冤的厄运,所以才诞生了《史记》这样的奇迹。
  师:你还知道哪些奇迹是在厄运中诞生的?
  生:海伦凯勒是个全聋、全哑、全盲的人,他却成了全世界著名的作家。
  师:是的。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诞生了两个伟大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生:史铁生是个双腿瘫痪的人,他却写出了许多伟大的作品。
  生:张继参加科举考试名落孙山,在他万分失意的时候,却写出了《枫桥夜泊》这样的千古名作。
  师:是啊!寒山寺因为这首诗而成了著名的旅游胜地。
  师:有许多奇迹都诞生在厄运之中。司马迁在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大屏幕出示)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牵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师:这段话什么意思呢?(大屏幕出示)
  周文王被关在牢里,写出了《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成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出了《兵法》;吕不韦被迫迁居到四川,《吕览》这部书才得以传世;韩非子被囚禁在秦国,才写出了《说难》《孤愤》。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遭受挫折之后写的。
  师:无数的仁人志士在遭受磨难中诞生了奇迹。请大家一起读读司马迁的话。
  生:齐读司马迁的话。
  师:奇迹大都是在厄运中诞生的。是不是所有的人面临厄运都能诞生奇迹呢?想想看,怎样的人面临厄运才能诞生奇迹?司马迁遭受飞来横祸,写出了辉煌巨著,这跟题目中的哪一个词有很大的关系?
  生:发愤
  师:为什么用“愤怒”的“愤”而不用“奋斗”的“奋”?
  生:因为这里面饱含了司马迁的满腔悲愤。
  生:司马迁化悲愤为力量,时时刻刻告诫自己:无论遇到怎样的磨难都要写完《史记》。
  师:司马迁写出辉煌巨著《史记》,当然与他的“发愤”有很大的关系,但我以为还有原因使司马迁写出了《史记》。请同学读读第一小节。
  生:读第一小节。
  生:他从小立志写史书。
  生:他受到父亲的熏陶,有很好的家学渊源。
  生:他读了大量的书,还四处漫游。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师:是的。这些都是司马迁之所以能写成《史记》的原因。《史记》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今天有许多耳熟能详的成语都出自司马迁的《史记》,让我们来读读这些成语:(大屏幕出示)
  指鹿为马  四面楚歌
  卧薪尝胆  唇亡齿寒
  毛遂自荐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背水一战
  师:每一个成语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司马迁的《史记》是古文,同学们现在还看不懂。我这里有一套学生版的《史记》,很适合同学们阅读。(推荐学生版《史记》)
  师:司马迁以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史记》的诞生,他的著作竖立起了一块历史的丰碑,司马迁因《史记》而流芳百世!

  评析:
  诸老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模式,不仅有巧妙的变序处理,还围绕《史记》整合了相关的教学内容,有效地开掘了文本的深度。
  拿到一篇新的课文,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总喜欢先将它按照小节(或自然段)的先后顺序读完,这几乎已经成为了我们每个人铁打不动的阅读惯习。作为老师,如果课文教学的顺序遵从于初始阅读的顺序,仅仅只是将课文简单地“拉”一遍,过一遍,此种教学不管于老师还是对学生,都会产生一种解读的疲劳。因为这样的教与学在一种你知我也知的状态下展开,如此只能使教学缺少期待,让课堂在时间的消磨中走向苍白与平淡。
  诸老师的教学就打破了这种传统的阅读惯习,他带领学生以一种跳跃的方式领受文本传达的意义。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他充分运用了课题对课文内容的辐射与引领作用,首先启发学生从探究司马迁为什么要活下来入手,进而透过《史记》这样一本巨著去思考司马迁的人生意义与人生价值。在教学中,诸老师对学生一看就懂的内容大胆舍去,他紧紧扣住《史记》将课文前后相关的内容串连起来,引导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探寻人物的真实情感
  对于文题中的关键词“发愤”,诸老师的处理堪称精妙。他从司马迁用生命写就《史记》这一事件出发引出课题中与之关联的“愤”字,而后追问学生为什么用“愤”而不用“奋”?两个字的比较看似简单,诸老师却在这种追问中带领学生挖出了文字背后的深度信息:司马迁是化悲愤为力量,在愤中表达决心,在愤中鞭苔自我;“愤”有激情,“愤”有抗争!在这一比一问中,司马迁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将更为丰满,也更为高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