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片断赏析之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师:(板书课题:20 黄山奇松)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黄山奇松是什么样的?
  生:写了哪几种黄山奇松?
  生: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
  (保留并出示:?写了哪几种松树-奇在什么地方?)
  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找到答案。
  [评析:课题是窥视课文内容和中心的窗口,这一设计,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发现学习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师:老师把课文读一下,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画面,待会儿告诉大家。(师范读)
  生:我好像看到了迎客松迎风向我招手的样子。
  生:我好像看到了迎客松精神饱满地站在黄山顶上。
  生:我好像看到了陪客松正站在玉屏楼的对面微笑着看人们旅游黄山。
  生:我好像看到了送客松挥着它长长的手臂依依不舍地跟游客告别。
  [评析:通过听课文,想画面,谈感受,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得到肯定,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师:大家真会想象,说得真好。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把你认为描写松树奇特的句子找出来读读,待会儿交流。
  (学生自由读课文)
  生:我认为这些句子写出了迎客松的奇特(学生读,老师相机出示:“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师:能不能意思不变,给“遒劲”换个词语。
  生:就是有力的意思。
  生:遒劲就是有劲的意思。
  师:我们比比看,用哪个词语好呢?为什么?
  生:用遒劲好,因为遒劲显得更加有力。
  师:那谁来把这个词语读好,读出非常有力的样子。
  生:遒劲。(学生读的声音比较轻)
  师:还不够有力,谁再来试一下。
  生:遒劲。(读得很好)
  师:我们试着学着他的样子来一遍。(学生齐读)
  师:想想为什么说迎客松饱经风霜?
  生:因为迎客松已经很老了,他经历了风风雨雨,所以说他饱经风霜。
  生:因为迎客松站在黄山上,经常受到风吹雨打,还有雪压霜冻,而且脸上有了皱纹,所以说它饱经风霜。
  师:你们说得真好。
  师:(出示迎客松图片)请同学们看看图片,想想“郁郁苍苍”是指这棵松树怎么样?
  生:就是指这棵树苍翠茂盛。
  [评析:教师紧紧地联系课文语境,通过换词比较、发挥想象、看图理解等多种方法为词语和它的解释搭桥,培养了学生理解、运用词语的能力。]
  师:这棵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真是非常奇特,请同学们试试看,把这句话读好。(学生读得非常有感情,老师肯定表扬)
  师:还有那些句子写出了黄山松的奇特?
  生:我认为这些句子写出了送客松的奇特(学生读,老师相机出示:“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师:(出示卡片:蟠曲-----盘曲)这个蟠曲就相当于盘曲,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送客松蟠曲的枝干画下来。(学生简笔画,指名板演。)
  师:谁能把送客松的奇特读出来。(指名读,读得很好)
  师:我们试着学着他的样子来一遍。(学生齐读)
  [评析:老师再次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并动手画一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学得兴趣盎然。]
  师:还有那些句子写出了黄山松的奇特?
  生:我认为这些句子写出了送客松的奇特(学生读,老师相机出示:“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师:你认为陪客松奇特在那里?
  生:我认为它奇特在非常高大,像绿色的巨人。
  师:还有呢?
  生:我觉得陪客松的位置很奇特,正对着玉屏楼。
  师:你们能不能把它的奇特读出来。(指名读,读得很好)
  师:我们试着学着他的样子来一遍。(学生齐读)
  [评析:在学生找到了句子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品词析句,由扶到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交流,我们真的觉得黄山松非常奇特,接下来请同学们练习朗读,待会把自己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评析:学生通过朗读,感情进一步升华,更好地体会了黄山松的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