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搜集的有关黄山松的资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语言文字,体会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第20课,并学习了课文的第1小节,知道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使得人们对黄山奇松真是情有独钟。那么黄山松究竟奇在哪儿呢?引得人们对她如此偏爱,请大家打开课文,大声地朗读课文2、3两小节,边读边想,黄山松奇在哪里?
    (边说边打出各种姿态的黄山松)
  二、精读课文2、3两小节
   1、学生自由读2、3节,思考:黄山松奇在哪里?教师巡视。
   2、共同讨论:黄山松奇在哪里?
    (1)你认为黄山松奇在哪里?引出第3节的学习或第二节的学习
       你是从哪里知道黄山松的姿态非常多的?
       过渡:是呀,黄山是那么的大,松树是那么的多,姿态又是那么的奇,真是千姿百态啊!课文有选择地向我们具体介绍了三大名松的神奇,这三大名松各自奇在哪里呢?请你再仔细地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2)引出第二节的学习
       迎客松(出示画面及文字)
       从“饱经风霜”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想象一下:迎客松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千多年里,迎客松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她的表现又怎样呢?请做下列的填空:
       狂风来了,迎客松()
       暴雨来了,迎客松()
       电闪雷鸣,迎客松()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狂风暴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电闪雷鸣,迎客松依然屹立在悬崖边,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多么神奇呀!这句话该怎样去读呢?
       这时,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古朴苍健的迎客松生命力是如此顽强,一丛遒劲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人们又赋予她丰富的想象,齐读第二句话。
       正因为这样,她现在已经成为整个黄山的代表了,让我们一起用骄傲的语气朗读第三句话。
       过渡:同学们很会读课文,很爱动脑筋,那么你还从哪里读出黄山松的神奇呢?
       陪客松(出示画面及文字)
       她已有500多岁了,仍然以她高大的身姿风雨无阻地陪伴游客们欣赏黄山美丽的风光。
       送客松(出示画面及文字)
       “枝干蟠曲”是什么意思?
       谁知道盆景的制作过程?指名说一说。(出示一盆盆景)
       人们把枝干蟠曲的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你体会到了什么?
       蟠曲的枝干向山下伸去,人们又把她想象成人的手臂,在送游客们下山。
       指名读一读写“送客松”的句子。
       小结:课文具体地向我们描述了黄山松的神奇,让我们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小节,再次领略黄山松的神奇吧!
       齐读第二节,背诵第二节。
       过渡:黄山松千姿百态,课文只给我们具体介绍了三大名松的神奇,同学们在课前也搜集了一些有关黄山松的资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三、交流资料:
   1、指名上台介绍自己所搜集的资料,教师略作评点。
   2、黄山真是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呀!真乃绝中之绝,因此又有许多人在赞美她,谁来读一读你搜集到的文章。
   3、指名上台朗读。
   4、老师也搜集了一首赞美黄山松的诗,想和大家共同分享。
   5、大屏幕出示《黄山松》,学生自由吟诵。
   6、全班齐诵。
  四、结束全文。

  点评:这是一节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有机结合的课。1、执教者抓住“黄山奇松”的“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读文、勾画、思考、对话,通过对“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研读,使学生体会到黄山奇松奇在姿态,奇在生命力。2、根据内容和目标较好地选择了拓展点“奇松”,布置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在课内交流,通过对“凤凰松”“双龙松”“黑虎松”的品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黄山奇松奇在姿态,奇在生长环境,奇在生命力,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凭据教材结合内容师生收集并整理资料,实现了课内外的沟通,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使课本越读越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