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言实践捍卫精神的成长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材。课文通过质朴的景物与事件的抒写,彰显着自然、自由的情愫。文本的语言明白如话,通俗易懂,值得揣摩的是第13自然段表达自由的方式。笔者在参加比赛前两次磨课,两种互动设计,课堂教学效果迥异。

  教学片段一:
  师:自由读第13自然段,你从哪里最能感受到自由?
  生:我从“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也没有人管。”这几句话最能感受到自由。
  师:这几个描写自由的句子很特别,大家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这些句子很整齐,都有“愿意”这个词,让人感觉很自由。
  生:这些句子前面几句用的是“愿意……就……”,最后一句用的是“愿意……也……”
  师:是的,这一句话用了6个“愿意”,5个“就”,一个“也”。充分表现了自由的感觉,试着通过你的朗读把这种自由表现出来。
  生:读。(显得拘谨,自由的感觉没读出来)
  师:谁再来读得自由一点?
  ……

  教学片段二:
  师:自由读第13自然段,你从哪里最能感受到自由?
  生:我从“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也没有人管。”几句话最能感受到自由。
  师:这几个描写自由的句子很特别,大家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这些句子很整齐,都有“愿意”这个词,让人感觉很自由。
  生:这些句子前面几句用的是“愿意……就……”,最后一句用的是“愿意……也……”
  师:你很细心,这几个句式整齐中还有变化。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就”字,有了它,自由的韵味全出来了,不信咱们来配合读一读。同学们读“愿意”的部分,老师读“就”的部分。
  (生读)倭瓜愿意爬上架(师读)就爬上架,(生读)愿意爬上房(师读)就爬上房。
  (生读)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师读)就开一谎花,(生读)愿意结一个黄瓜(师读)就结一个黄瓜。
  (生读)玉米愿意长多高(师读)就长多高,(生读)它若愿意长上天去(师读)也没有人管。
  师:你们听了有什么感受?
  生:这个“就”字,让你一读感觉特别自由。
  师:是啊,这些句子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老师还想读,哪一位同学愿意和老师配合读?
  (师读)倭瓜愿意爬上架(生读)就爬上架,(师读)愿意爬上房(生读)就爬上房,(师读)不愿意爬上房(生一愣,然后笑着读)就不爬上房,
  (师读)黄瓜愿意开一谎花(生读)就开一谎花,(师读)黄瓜不愿意开一谎花(生笑着读)就不开一谎花,(师读)愿意结一个黄瓜(生读)就结一个黄瓜。(师读)不愿意结一个黄瓜(生笑着读)就不结一个黄瓜。
  (师读)玉米愿意长多高(生读)就长多高,(师读)它若愿意长上天去(生读)也没有人管。
  师:你们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觉太自由了!
  生:我也想这样读!
  师:还有谁想来读的?想读的就一起来读吧!这次你要听清楚了,跟上老师的节奏哟!
  (师读)倭瓜愿意爬上架(生读)就爬上架,(师读)愿意在地上爬(生一愣,然后笑着读)就在地上爬,(师读)愿意爬上房(生读)就爬上房。
  (师读)黄瓜愿意开一谎花(生读)就开一谎花,(师读)黄瓜愿意开两谎花(生笑着读)就开两谎花,(师读)愿意结一个黄瓜(生读)就结一个黄瓜。(师读)愿意结一堆黄瓜(生笑读)就结一堆黄瓜。
  (师读)玉米愿意长多高(生读)就长多高,(师读)它若愿意长上天去(生读)也没有人管。
  生:太自由啦!我们还想读!
  ……

  一种文本解读。两个教学片段都基于对文本“自由”的解读,都力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析,感悟作者是怎样表达自由的,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两种细节处理。教学片段一,引导学生找出表示自由的词语“愿意”和“就”,感受整齐句式中如山洪般喷发的自由,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遗憾的是,学生的朗读还是停留在外冷内热的状态。片段二在片段一的基础上,师生进行了一次情趣盎然的互动朗读,教师在朗读中对文本内容进行了添加,这一小小的细节激活了学生内心的自由,学生先是一愣,继而恍然大悟、心领神会,最后在朗朗笑声中读得快乐、随性,意犹未尽。这样的互动朗读看似随意,实则精心。第一次师生互动朗读,让学生感受到“就”表达自由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二次师生互动朗读,教师添加“不”,学生初步感受到自由的情绪;第三次互动朗读,教师顺势添加内容,学生放松身心完全进入到文本所描述的自由境界。这两种细节处理,前者呈现的是一种理性分析,肢解的语言文字失去了情感和温度,学生怎能读出其中的韵味?后者呈现的是一种感性的领悟,质朴浅显的语言文字在互动朗读中滋长随心所欲的洒脱,学生沐浴着语言的芳香顿悟特别的表达方式。
  两种教学理念。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说,关键是要引领学生往文本独特的语言文字里走,那些个性化的词语、句式所表现的,就是作者内心丰富复杂的情绪、情感。从这一点上讲,文本语言就是作者的思想,它们相互依附无法剥离。两种不同的细节处理透露出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前者是教文本,实现的是一种把握,努力寻找语言形式和精神的共生;后者是用文本教,实现的是一种超越,引领学生从外部的言说对象走向作者独特的情绪里,让语言形式和精神水乳交融。
  《我和祖父的园子》中祖父的关爱给萧红以自由、以生命的韧性。纵观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中萧红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她用毕生的能量捍卫这种自由。我们的语文课堂何尝不需要这种质朴感性的互动赋予阅读教学生命,用语言实践的能量捍卫学生精神的自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