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冕》教学案例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王冕》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冕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家境也逐渐好转。
全文层次清晰,过渡自然,如用“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了”、“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到了十七八岁”等词语,承上启下,转承自如。课文的另一个特点是语言准确、洗练、生动、形象,对人物的刻画和景物的描写极为细腻传神。让学生通过课文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是本文的重点。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在课堂上,我重视学生主体的感悟,真正做到了,学生是学习和课堂的主人。
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王冕孝敬母亲的重点词句,我用课件出示了下列句子:
“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补贴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我采用了下了环节:
1、指名学生读句子。
2、引导学生感悟:王冕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
从母亲的话中,王冕听出了什么?母亲说这段话时心里是怎样想的?
3、再读王冕的话,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此时王冕会怎么想?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王冕回话时的心理、语言等指导朗读,感悟到王冕安慰、体谅、理解母亲的一片孝心,
4、填空,有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地说——王冕()地说——体会人物内心。
5、分角色读课文。教师引读:有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无奈地说——生读,感悟到王冕安慰、体谅、理解母亲的一片孝心,孝心之中还有好学之心王冕懂事地说——
在学习感悟王冕刻苦学画着一部分时,我安排了以下环节:
1、出示句子“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教学王冕看着雨过的荷花池,决定把这副美景画下来。
2、齐读荷花池雨过美景图。
3、抓住“透”“镶”等字,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雨后荷花池的美。配乐朗诵。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王冕为什么能够发现如此美丽的景色?是啊,处处留心皆学问,王冕就是这样一个善于观察,热爱学习的孩子。谁再来读大自然这本书,美美地读一读王冕细心观察到的美景?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4、假如你也看到这幅美景,你会怎么做呢?
5、的确,大自然的美景深深地感动了王冕,热爱学习的他立志学画荷花。齐读自信而又好学的王冕的话:“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
6、下定了决心,王冕开始学画。学习重点句子,“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这句话。抓住“三个月”,“精神、形态、颜色”等来谈体会。(板书:立志画荷有成)指导感情朗读。
7、王冕的荷花越画越好,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诸暨一带都晓得他是个画荷花的高手,都争先恐后来买他的画。理解“高手”,提升:就是这样的高手,他画的荷花,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再读这句话(生齐读)。高手就是这样刻苦努力、勤奋学习成长起来的。
8、联系我们现在的生活,你觉得我们应该学习王冕什么精神?(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课后思考:
这几个教学环节中,重点在于体会母子之间的深情。母亲独自带着王冕艰难度日,又遇上不好的年成,迫不得已之下才提出让儿子退学。读书时要抓住“实在”一词,体会母亲的无奈。而少年王冕不仅体谅母亲没有钱送他读书的行为,更是通过一句“言不由衷”的话来宽慰母亲。重点抓住“闷得慌”和“快活些”等词,体会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最后通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使学生加深对这俩个互相关爱的母子的印象,为后文王冕成才做了铺垫。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作为小学生的他们,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在快速把握文章中心以及难点上还有困难。然而又要坚决杜绝课堂为“一言堂”的老旧做法,所以教师需要用心设计一两个主要问题总领课堂教学。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是不尽相同的,设置一两个大的问题,使全班学生都有事可做:底子薄一点的学生重在“读”“找”,理解较快的同学可以从“感悟”这一块来学习。这样就使得课堂上,每个人都有事情做,跳一跳就能够到目标,进而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劲头的课堂,是真正有效的课堂。
对于雨后荷花的美,学生基本上通过几次的朗读,便能很好的掌握,而写景的文章对于五年级的学生,也不是特别难理解。“两不讲”要求我们:学生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所以我便改变了教学的侧重点,把感受景物的美,一带而过,侧重引导学生感悟出不一样的王冕,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最重要的事。事实情况是学生通过我的引导,联系自己的实际,体会出王冕对待生活的乐观向上,并且加上了自己的理解。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教学《少年王冕》一课时,我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设计课堂提问。
为了提高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我在设计本课的问题时,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充分阅读,教师适当点拨:“第一次读就把轮廓读出来了”、“再次读,把图读得活起来”……在不同的要求下进行阅读,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阅读,学生自然而然地读懂了课文的内涵,感受了语言的美。这样,通过多层次的阅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还培养了学生欣赏、评价的能力。长期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肯定会提高。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应当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精彩的课堂缘于“生成”。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巧妙地“预设”——“这一幅画面美吗?那些此举让你感受到了美”引导学生深入地感悟、品析、朗读重点词句,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逐步体会了雨后荷塘的美。真正体现了“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因此,在备课时,要深刻钻研教材,预设巧妙,为学生的及时“生成”培育更多的“土壤”。
但在教学时,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思考:
教育是由细节构成的,教学细节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在教学中,我还应该处理好更多的细节,将每个训练落到实处。力求“主线简明,细节饱满”的成功课堂。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下一篇:走进文本 体悟人物心灵世界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