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谐的对话中让人物形象更丰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少年王冕》节选自我国著名古典长篇小说《儒林外史》的第一回,主要讲述了少年王冕的的孝顺懂事和自强不息。学习了黄吉俊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感受到了黄老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体现着黄老师基于学生主体下的教学设计的精巧、精心:
  一、抓好文本的切入点,搭建对话的平台
  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与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过程,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因此,以文为本,抓住教材核心点和关键点,确定好对话的话题,意义非常重大。
  王冕的的孝顺懂事和自强不息的人物形象贯穿文本的始终。黄老师围绕“少年王冕是个怎样的人?”这一教学目标组织教学。从人物的语言、行为来切入,画出相关句子,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师生、生生的对话交流中让王冕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逐步丰满起来。我们看到,课堂上黄老师始终抓住王冕的孝顺好学,去读、去思、去悟,去说,很好地感受了少年王冕的形象。所以说,抓住了文本的切入点,学生有了对话的话题,不仅实现了长文短教,而且使课堂更简约,更高效。
  二、扣住关键的词和句,点燃对话的热情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对话教学,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必须走出以知识为核心对文本的肢解式剖析,走向语言和生命的对话。
  黄老师在教学中扣住人物的语言展开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如:抓住王冕的话“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让学生领悟文字背后藏着的情感。王冕是真的不想读书吗?再联系母亲的话“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教师引领着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感受到王冕的孝顺好学。
  在体悟人物行为时,透过两个“舍不得”舍不得吃好的,都留给母亲;舍不得花一点儿钱,要学习。这两个舍不得,份量是何等重啊!就这样,教师步步引领,层层深入,让王冕的形象深深扎根在学生的心田。
  三、揣摩文章的构思巧,追求对话的深度
  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不仅要带领学生了解课文写什么,而且还要引领学生明白课文是如何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在黄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他对这一点的重视,他不仅关注了作者选材的精当、详略安排的合理,而且还注意到了文中第五自然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黄老师在教学时没有只浮于表面,感受景色之美,而是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要在这里写美景?引导学生认识到书使王冕拥有了发现美的慧眼。
  但我想如果只停留于这一点上,似乎还不够,我们可否将景与人相联系,引导学生关注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让其与王冕的品格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懂得了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描写之必要。我想,这样的设计,必将对学生今后的写作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