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景 营造大语文教学氛围

语文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四〉根据上述学法,自学第四、第五自然段。
     自学之前,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现在是晴朗的天气,我们难以观察到有云的日出。同学们,你们能否利用身边的物品,模拟进行有薄云时和有厚云时的日出的观察?
     (说明:这时候,学生可能会用纸、衣服、画板、语文书等物品,遮住太阳来进行模拟观察,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到底用哪些物品来进行模拟观察,效果更好。通过比较、分析,学生会懂得:可用白纸、白衬衣等来进行有薄云时的模拟观察,用厚一点的衣服来进行有厚云时的模拟观察,这样效果会比较好。另外,通过这个问题,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弄清这个问题后,放手让学生根据学法,自学这两段课文。随后,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检查完学生的自学情况后,提出质疑,让学生讨论:
     在天上有薄云、厚云时,太阳被遮住了,为什么作者还要写“日出”?
     (这个质疑,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训练。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讲话中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这里,我指导学生联系课文的时代背景去思考,学生通过讨论就会知道,当时作者到法国留学,是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回来报效祖国,所以,作者对日出的描写,饱含了作者对光明、对未来的向往。所以,作者笔下的太阳,是那么气势磅礴,无论是薄云,还是厚云,都不能阻挡其锋芒。这样,便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师生共同学习最后一段。
     指名朗读后问:
    1、“奇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2、这一句是什么句?(反问句)如果将它改为陈述句,该怎么改?(这是伟大的奇观。)
    3、句中的“这”指什么?这一句与文章的题目有什么联系?(首尾呼应)
    4、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了海上日出这一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美的热爱。)
    5、课文以这样一句结尾,有什么作用?(课文用反问句结尾,既总结了全文,又抒发了作者对海上日出由衷的赞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感情。)
    6、小结。
     (通过对这一段的学习,一方面教育、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美的热爱,另一方面,又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这样结尾的好处,使学生意识到写文章要注意前后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五、质疑问难。
  六、反馈练习:
  形状 颜色 亮光 动态 日出前         日出时         日出后           
  七、迁移性练习:
  回去后观察一次日落,注意观察在这个过程中,太阳的形状、颜色、亮光、动态有什么变化,并且一边观察一边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看太阳的样子像什么。观察完后写一篇观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