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学设计之三

语文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仲、儒、祭、祀”;会写“仲、育、儒、核、厉、粮、怨、祭、祀、覆”;理解“教育、儒家、核心、厉害、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翻来覆去”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孔子画像。
   2、这个人你们熟悉吗?(板书课题)通过对21课的学习,我们对孔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想请两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请大家边听边回忆,通过对1、2自然段的学习,你都对孔子有了哪些了解?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1、2自然段。
    ②交流:通过1、2自然段的学习,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
    ③出示大屏幕。看看老师屏幕上给大家总结的是不是这些内容呢?
    ④鼓励学生说说课外知道的关于孔子的事。
   2、看来,大家通过学习,对孔子和《论语》中的故事并不陌生了。今天希望通过这堂课的学习,通过再次的阅读课文,我们能更进一步地走近孔子。想一想在这些故事中所蕴含的为人处事的道理。
   3、同学们回想一下,第一课时,我们提出了好多的疑问。经过我们共同梳理,剩下了几个问题,今天我们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
    问题:
    为什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可以终身奉行的一句话?
    孔子为什么因为厌恶“盗”字就不喝盗泉?
    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
    孔子为什么到了晚年还反复读《周易》?
    后人为什么那么推崇和尊敬孔子呢?
    这些问题还记得吗?都是大家思考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课文。想一想,在孔子的这些故事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这背后蕴含着怎样的为人处事的道理。希望通过自己的阅读,能有一个答案。
    出示默读提示:
    默读提示:
    边读边思考课件中的问题,注意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语句进行体会,感受最深处可做简单的批注。在解决疑问的同时,想想这个故事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
    学生默读课文。
   4、学习课文的3----8自然段。
    ①交流第一个故事,说说你的感受。
     要做到“终身奉行”难不难啊。我们曾经学过一句话,大家还记得吗?“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希望同学们把这句话作为终身奉行的座右铭。连老师也要努力这样去做。
     谁能有感情地把这段读一读。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的一句话或一个成语是什么呢?(板书:推己及人)
    ②交流第二个故事。
     同学们课间给课文配插图,演课本剧,有一个同学给课文插得图特别好。想不想看看。学生根据插图讲第二个故事,并说感受。其他学生补充,可用课外资料来补充。
     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不饮盗泉里的水,书中有没有具体描写。指名朗读描写孔子和弟子干渴的句子。
     从孔子的言行中,你们感受到他是怎样为人处事的道理或准则呢?联系下文,你觉得孔子和君子有什么联系呢。往下看一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③读“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
     师小结:君子自律。板书
     最后我们把这段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他的干渴和毅然决然的离开。
     读书的时候不仅要联系课外资料,还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④交流第三个故事。
     你们准备怎样给大家交流呢?
     学生演课本剧。
     你们演完有自己的体会吗?从这个故事中你们得到了什么启发?
     其他同学补充交流。
     你得到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朗读: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
     联系学生实际深入理解。
     大家从这个故事里还得到什么启发吗?
     回忆孔子关于改正错误的经典话语:
     师小结:善于自省。板书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评价。
     最后一个故事又给人们带来什么养的思考。
    ⑤交流第五的故事。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呢。板书:学而不厌
   5、出示课件:问题……
     看看课前提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请同学们回答最后一个问题。
  三、作业
    出示:有教无类与人为善富而兴教

  课后延伸:
   1、学而时习之-----复习本课的生字词,摘抄成语。
   2、学而不言-----再找一篇《论语》中的故事读一读,想想这个故事给自己带来什么启收获?准备下节课讲给同学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