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公柳》教学设计之一

语文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D朗读。
      C引导深入学习;把写柳树的几个句子连起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先写树的外形、再赞美树的品质、再赞美具有不屈不挠、坚韧顽强品质的人)
       教师讲解:这几个句子,随文逐步出现,让我们对柳树的认识得以加深、升华。既是写物,更是颂人,这就是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板书:借物抒情
  (三)再次质疑,引发思考
   (1)再次质疑
      学贵在生疑,对比这几句话,你有什么疑问?(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抒发自己的感情?左公柳与左宗棠和爱国将士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
   (2)弄清重点段层次、内容
     要想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先了解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先了解课文讲述了左宗棠哪些方面的事迹?(收复新疆失地、建设西北边疆)一共写了他几件事?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吗?动笔写一写。
     第一件事: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收复新疆
     第二件事: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第三件事: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建设新疆
     弄清文章大致些什么了,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自学课文,思考,下节课解决。
  作业:读课文、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左公柳》。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问题: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来抒发情感?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
  (二)新课:
   1.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对这种生长在新疆大戈壁上的,由左宗棠率领的湖湘子弟兵栽的柳树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这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在困难面前刚强、坚韧不拔、生命力顽强的一种树。初读了课文以后,你认为这课书写的是谁?是左公柳还是左宗棠?回忆一共写了左宗棠几件事?
    过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中国历史上这位著名的人物。阅读4——13自然段,思考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先自己读书,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
   2.深入学文
   (1)学习4——13自然段
     你从哪找到答案?(你学懂了什么?)
     ①学习课文5——7自然段。
      引导学生认识到:和这种柳树一样,左宗棠在困难面前,刚强、坚韧,决不低头。
      A所遇困难:
      a两股外敌
       邻国阿古柏在英国军队的支持下,侵入我国南疆;俄国又乘机占领北疆,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这些侵略者武器精良,很难对付。
       读第五自然段。
      b大臣们对收复新疆有偏颇的认识
       结合资料:当时,台湾被日本人占领,海防也出现问题。由于国力有限,大臣们认为国库空虚,根本没钱打这场仗,清廷内部爆发“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他们还认为新疆是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同时,新疆路途遥远,运输艰难。
     B体会左宗棠刚强、不屈不挠、坚韧(6、7自然段)
      重点学第六自然段:抓“力排众议”理解。
      a“力排众议”?(一个人竭力排除大家的意见,坚持自己的主张)
      b左宗棠是怎样力排众议,让我们感受到他刚强、坚韧、不屈不挠?请你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辛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的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开辟疆土的不易。
       注意最后用的是感叹号,表达他怎样的感情?(坚决,毫不犹豫)
       读出态度坚决。自己读,指名读
       教师引读:
       对视新疆为千里荒漠、贫瘠之地的说法,他慷慨激昂地反驳——指名读(2——3)(指导学生慷慨激昂地读)
       接着熟读兵书的左宗棠又断然指出——指名读(2——3)(指导学生读出果断、坚决)
       出示新疆地图:新疆是我国西北门户,这里不仅军事地位重要,而且物产丰富,还是连接欧亚的通道。左宗棠高瞻远瞩,让我们想象当时面对群臣的叫嚣,他挺身而出,毫无惧色,大义凛然力排众议的场面.让我们通过读来展现左宗棠铁骨铮铮的风采。
       导读第七自然段。
       69岁高龄的左宗棠身体非常虚弱,经常咳血。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但发出了力排众议的豪言,还作出了怎样的壮举?(齐读第七自然段。)
       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是他满腔的爱国热忱和保卫祖国的决心。)
       学到这里你了解到左宗棠是个怎样的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板书;爱国
       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左宗棠这些品质的?(语言,神态,动作)
       小结:第一件爱国事迹主要是写的力排众议、还是主动请缨呢?(力排众议)写人的时候,要选取典型事例来写,写时要注意有详有略。
   ②学习课文9-11自然段
     你还从哪读出左宗棠爱国、刚强、坚韧、不屈不挠?
     引导学生答出:左宗棠抬棺出征。这部分内容在9——11自然段。
    A左宗棠收复新疆用了两年时间,这两年中有血雨腥风的战斗,有和敌人巧妙的**,还有与沙漠恶劣环境的抗争。但作者没有写这些,却偏偏选取了哪个这个材料,这是为什么?
     (抬棺出征这个事例太典型、太打动人了。)
    B抬棺出征这个爱国举动,感动了全国人民。请同学们默读这一部分,把最能打动你的词句画出来,在书上做出简单的批注。一会儿以朗读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C指名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a评读。
     b重点指导体会
      然而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困难重重,仍信心百倍。他肩负着国人的重托,胸中燃烧着正义的烈火,率领六万湖湘子弟兵,悄然离京,马不停蹄地赶往千里之外风尘滚滚的战场。
      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就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
    C质疑;
     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左宗棠?
     学生可能提出:左宗棠为什么你面对重重困难,还这样信心百倍呢?你为什么要抬着棺材上前线?
    d角色换位:是啊,我们有这么多的疑问,左宗棠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出
     我们得到的是全国人民的支持;我们是保卫自己的国土,是正义的,敌人是侵略者,正义是永远能够战胜邪恶的;我相信自己的部下是最有战斗力的,因此有胜利的把握。抬棺材上战场表明了我决不向外敌低头,不赶走侵略者决不还朝的决心。
    e教师激情导读:
     是啊,从你们的发言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一个年愈七旬的老人那颗剧烈跳动的爱国心,那份赤子情,那种为了正义、祖国领土统一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面对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场的官兵
     怎么样?——学生接读
    f看图,此时此刻,看到这口黑漆漆的棺材,西征的战士们会怎么想?面对强敌,他们又会怎么做?(在这口棺材面前,官兵们纷纷发誓一定为国奋勇杀敌,保卫国土,让父老亲人放心。在强敌面前,他们个个勇往直前,决不后退,如下山的猛虎,杀得敌人片甲不留。)
    g伴着战马的嘶鸣、伴着这响彻云霄的喊杀声,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西征大军的身旁,亲眼目睹左宗棠抬棺出征的壮举。指名读。
   ③学习课文13自然段
    你还从哪读懂左宗棠爱国、刚强、坚韧、不屈不挠?
    A引导学生认识到:左宗棠凭着满腔的爱国热忱,收复了新疆失地,而且,他凭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新疆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种树是左公建设新疆中最典型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