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姓埋名三十年》教学参考
语文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以在祖国核武器研制战线上默默无闻工作的科学家为题材,介绍了著名女科学家王承书的感人事迹,热情地讴歌了她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祖国服务的奉献精神。
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描述了一位令人敬佩的女性形象。全文有如下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王承书坚定承诺,为研制原子弹隐姓埋名。
文章起笔就把读者带到那个令人为之感动的场景:在钱三强的办公室,面对“你愿意隐姓埋名工作一辈子吗”的考验,王承书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愿意!”(第1、2自然段)
紧接着,作者对此抒发了一段评述、议论,对王承书坚定的承诺、表态给予了高度的赞扬,指出她从此放弃了一切名利:高规格的待遇和荣誉,无数次的鲜花和掌声,而这是需要有极大的勇气的。(第3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写王承书放弃名利,为建设新中国毅然回国。
这里,作者用了一小段话(第4自然段)承上启下,回忆了王承书当初(1956年)和丈夫一起回国工作的经历,说明“她已经不是第一次放弃名利了”(第5—8自然段)。这是一段插叙,照应前面内容,使人感受到王承书说出“我愿意”,不是心血来潮、一时激动,而如文中所述:“‘名利’二字在王承书心中,一向是十分渺小的”,那是她的肺腑之言、境界所在。
第三部分(第9—11自然段)写王承书果断受命,解决提炼浓缩铀技术难题。
这是对前面第一部分的补叙,清楚地交代了时代背景和钱三强找到王承书接受新任务的来龙去脉。文中再次对王承书的承诺予以极大的肯定:“这需要牺牲自我的极大勇气!但王承书毫不犹豫地接受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
第四部分(第12—17自然段)写王承书艰苦工作,迎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一部分记叙较详细,主要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第12自然段)用一个长句、两个“从此……”写她“从国内、国际的物理学术殿堂消失了”,“再也没有在国内外任何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就是在我国内部保密刊物和工作报告中,她也不署名”,“实现了自己隐姓埋名的承诺”。她言必行,行必果,诚而有信,决不食言。
第二层(第13—15自然段)重点写她如何带领同事攻克提炼浓缩铀技术难关,为我国自制第一颗原子弹如期成功地爆炸作出了贡献。文中具体地记述了她工作的艰巨:1.这是她从没接触过的新领域;2.要克服设备简陋的困难;3.枯燥繁重的计算“不分昼夜干了一年多”;4.几乎没有时间和家人团聚。文中有一句描绘:“她瘦弱而刚毅的身影,闪现在实验室和工厂,闪现在大西北的戈壁滩上。”她为完成自己承担的使命作出了巨大的奉献。
第三层(第16、17自然段)写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王承书和全国人民一样无比激动。作者在文中又一次表达了对她的赞颂:“虽然,她为之付出极大牺牲,做出卓越贡献,是不折不扣的功臣;虽然她没能上台领奖,报刊的喜讯中也没提到她的名字,但她还是心甘情愿继续隐匿自己的姓名,继续为祖国核武器研制工作默默奉献。”并用一个设问句揭示了“她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动力源泉:“因为她是挚爱祖国母亲的中华儿女!”
第五部分(第18自然段)写中华优秀儿女王承书的美名永放光彩。
这是全文的尾声和总结,既照应了全文各部分内容,又照应了文章的题目,表达了人们对这位既平凡又伟大的女性无比崇敬的心声:王承书的业绩和名字与祖国的历史画卷共存!
这篇文章主线鲜明,重点突出,在顺叙中有插叙,在记叙中有议论,饱含作者的深情,读着令人产生共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感。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3.帮助学生会认“撤、刊、署、炼、熠”;会写“渺、握、购、忱、撕、毁、撤、拆、键、刊、署、炼、昼”;理解“渺小、热忱、掌握、采购、撕毁、关键、刊物、署名、提炼、不分昼夜、隐姓埋名、不假思索、欢欣鼓舞、熠熠生辉”等词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这些语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这些语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教学建议】
1. 识字写字。
“撤”chè,“署”shǔ,都是翘舌音。
“熠”yì,音同“艺”,不读“习”(xí)。
可设计如下练习(比一比,再组词),让学生做一做。
撤()拆()署()炼()
撒()折()暑()练()
本课写字较多,可让学生按字形结构先分类再书写。如,上下结构的字:署,昼;左右结构的字:拆、毁、刊、忱、购、炼、键;左中右结构的字:渺、撕、撤。注意每个字各部分的宽窄比例。
2. 理解内容。
(1)初读全文,要让学生看看讲了王承书的哪些事迹,哪些部分是写她“隐姓埋名”的事迹。
(2)细读课文,应把她再次放弃名利、一心研制核武器作为重点,同时注意文中是怎样讲到她第一次放弃名利的。
3. 讨论交流。
(1)王承书做到了隐姓埋名吗?她接受任务后是怎样工作的?
(2)文中哪些段落讲述了王承书“第一次放弃名利”?写这件事与写她“隐姓埋名”有什么关系?
(3)读了她的这些事迹,你有怎样的感触?(可把你的感受写一写,再与同学们交流。)
4. 课后练习。
第1题,在理解感悟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可抓住让学生深受感动的语段,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并进行背诵。例如第3、第17自然段等。
第2题,在教学中要重视默读,通过一边默读、一边批注,弄清全文所叙述的王承书放弃名利、默默奉献的主要事迹:一是1956年,放弃名利,从美国回到祖国怀抱;二是1961年,隐姓埋名,一心投入祖国研制原子弹的工作,直到去世。在充分了解她事迹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自己受到的感触写一写,再与同学们说一说。
第3题,这两个句子都表达了王承书敢于放弃个人名利的勇气和决心。第1句是作者对她语言、神态的生动描述,“不假思索”表现出她的果断和坚定。第2句是王承书为国奉献的具体表现,“心甘情愿”说明王承书对祖国和人民的责任心以及她“淡泊明志”的品质,“默默”照应为课文题目“隐姓埋名”,写的是王承书的行动方式。理解这两个句子,一要联系上下文去体会,二要通过诵读去感悟。
第4题,读词语时,要注意“署名”的“署”、“热忱”的“忱”等字的发音;写词语时,要注意“渺小”的“渺”、“撕毁”的“毁”等字的写法。
5. 本课可安排2—3课时。
教学资料
1. 人物介绍
王承书(1912.6.26-1994.6.18),女。理论物理学家。湖北武昌人。1934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36年获该校研究院硕士学位。1941年留学美国,1944获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员。1956年回国。回国后,先后在受控核聚变、等离体物理、铀同位素分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2. 词语解释
渺小:微小。
热忱:热情。
关键: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刊物:登载文章、图片、歌谱等定期或不定期的出版物。
署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提炼: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从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提取(所要的东西)。
不分昼夜:昼,白天。不分白天和黑夜。常形容做事不停歇,从早到晚都在干。
不假思索:假,凭借。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隐姓埋名: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情况(底细)。也作“隐名埋姓”。
欢欣鼓舞:欢欣,喜悦的神态。鼓舞,振奋的样子。形容十分高兴,精神很振奋。
熠熠:熠,光耀,鲜明。形容闪光发亮。如:熠熠生辉、光彩熠熠。
3. 课外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五年级下册)中的《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功勋试飞员》和《在凌辱中立志的科学家金善宝》。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郑成功收复台湾》课文朗读
下一篇:因为“我愿意!”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