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外生枝的收获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林海》这篇课文时,老师智慧地抓住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大胆地改变原有教案的设计步骤,有效地推进了教学的深入:
师揭示课题:一棵树为木,两个树成为“林”,一大片一大片的树林称为“林海”。课文中的林海在哪里呢?(学生交流)
师:老舍笔下的林海是指我国黑龙江省的兴安岭。
师指导学生区分“林”和“岭”的读音与含义。
……
在整体了解全文的基础上,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第二、三节描写“岭”的“多”、“温柔”的特点时,有一学生质疑:既然文中写“岭”很多,那么课题为什么是“林海”而不是“岭海”呢?这一问题很有思维深度。教师及时调整预设中的教学内容,抓住这一问题,带领学生围绕这问题深入研读文本。
1、先顺着问题让学生学习“林”的部分,通过品味地读来理解“林”的“多”、“绿”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兴安岭的“岭”上片片的是树林,所以作者说“的确是林海”。但这只是称“林海”的原因之一。
2、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深挖文本,课文后部分写了兴安岭的“美得不空洞”,让学生体会“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在林场,工人们伐木取材,造林护苗,所以“林”是兴安岭取之不竭的宝藏,这样一步步深入研读文章,最后学生不仅明白了:为什么课题称为“林海”,也理解了文章的中心。
课堂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随时会遇到预设不到的“节外生枝”,虽然对我们当时正在进行的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其中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能有利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文本相关的生成),因为这种冲击都会激活我们的思维。因此,教师要有洞察捕捉此种信息的能力,能敏锐地抓住师生互动过程中出现即兴创造的火花,并予以引燃,使意外的信息生成宝贵的教学资源.,实现在“动态”中落实教学,不仅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学生的学习活力得到了充分发挥,课堂充满着动态的气息与情趣,充满着挑战与创新。正所谓——节外生枝收获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林海》片断赏析之三
下一篇:以情感为主线 以实践为手段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