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秋》说课设计之三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一、文本解读
《三峡之秋》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了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具体描述了三峡早晨的明丽、中午的热烈、下午的平静、夜的宁静和神秘,表达作者了对三峡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五年级后,阅读的方法、策略、习惯掌握得更多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更浓了。他们在阅读中尝试着运用五年来学到的阅读方法、策略、习惯。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节课我以“抓重点段落,深入理解课文”为主题,引导学生在读中领会,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求发展,以此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由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好词佳句,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
3、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写作顺序。
4、初步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想象三峡之秋的美景,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与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法学法
课标中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生进入五年级后,在阅读中感受、理解、分析、鉴赏的能力都较之以前有大幅度的提高,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去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分析、品味文章的意境,还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手法,通过反复吟诵、领悟作者精美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并在今后的语文实践中去自觉地学习使用。
四、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通过谈话导入——明确任务——交流汇报——整合提升——拓展延伸五个环节进行。在《三峡之秋》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能做到靠拢《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在感受三峡一天中不同景色,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认识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一、重视读书,以读为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就必须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留下充足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我加强课本的研读,要想自己的课感染学生,首先自己要完全的融入到文本中。三峡秋天的美,体现在三峡的早晨、中午、下午和夜晚,景物描写很美,可是,我和学生都没去过,怎样才能让大家感受到美呢?就要在字里行间来感受,抓重点的词句来体会,再通过朗读来加强感受,以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语感。有重点地循序渐进地进行朗读训练;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放手让学生默读、齐读、美读、示范读等,体现朗读的指导层次性,增强了朗读的效果。我着重指导修辞句的理解,让学生带着体会朗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
在本课教学中,我着重指导学生对修辞句的理解,对于文章中的比喻句、拟人句都让学生有体会地去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然后再让学生用“——像——”和“——像——又像——”来说句子,真正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同时我还关注了文中破折号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说出破折号在文中解释说明的作用,在结束时,让学生读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与文章的第一句话,教会了他们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学有所用。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使用的是提纲式板书,能便于让学生清楚、明白地了解作者所写的景物及其特点,也使文章结构脉络一目了然。
在拓展延伸中,我向学生推荐了两本关于描写长江三峡的书,刘白羽先生的
《长江三日》和余秋雨先生的《三峡》,当然,教学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我没有注意让学生进行想象,这是一种缺陷美,如何调控课堂,如何建
立有效的课堂激励机制都是值得我长久关注的课题。
以上是我对《三峡之秋》这节课的设计说明,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及同仁多多提出宝贵意见,以促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三峡之秋》说课设计之二
下一篇:有效课堂,需要教师的随机应变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