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启蒙》教学实录之一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师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体会月色的美与母亲对孩子的无尽的爱。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与感激之情。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的这一次上课经历一定会留下美好的回忆。这是作家孙有田童年的一段美好的回忆。齐读课题。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一定出现了一幅画面,那是怎样的?
  生:夜晚,一位孩子依偎在妈妈身旁听童谣。
  师:幸福已写在你的脸上了。
  生:我看见那个孩子,依偎在妈妈身旁听童谣,猜谜语。
  师:多么温馨的画面。
  生:月光下,一位母亲在教着一个孩子知识。
  (出示课件,音乐响起。)
  师:月光下一对母子多么令人羡慕啊!刚才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幅画面。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第一自然段)
  生读。
  师:读得真深情啊!在你眼里美吗?美在哪里?
  生:那么圆,把大地照得亮堂堂的。
  师:清爽的美。
  生:温馨的美。
  生:幸福的美。
  生:亲切的美。
  生:自豪的美。
  师:在这样的夜晚,有我们同学们说的这样的感受,谁再来读一读。
  师:在这样的夏夜里,作者又想起了他妈妈为她唱的歌谣、童谣,又一次想起了母亲为他讲故事,说谜语。就让我们听听动人的歌谣
  二、学习课文。
  1、指导学习歌谣部分。
  师:自己读读这两首歌谣。
  师:谁为大家读一读这两首歌谣。
  生读“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师:“亮堂堂”也可以读成“亮tāngtāng ”。
  生读“月儿弯弯像小船……再盖南楼遮太阳。”
  师:你们知道母亲是怎样唱这两首歌谣的吗?谁有一双慧眼。
  生读“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师:用慧眼发现了这一段,说说母亲是怎么唱的?
  生:深情地唱。
  生:轻轻地唱,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师:什么感觉?
  生:轻柔的。
  生:温暖的。
  生:温馨的。
  生:甜甜的。
  师:和风——
  生:凉爽的。
  生:柔和的。
  师:溪水——
  生:流畅的。
  生:清清的。
  生:清凉的。
  师:潺潺的。
  师:轻轻的,柔柔的,充满深情,这深情就是母亲对儿子的深情,这深情就是一个动作,你发现了吗?
  生:“搂”。
  师:这深情就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
  生读“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师:原来,母亲在唱歌谣中还包含着浓浓的爱意,暖暖的柔情啊!
  生读“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师:从“芳香的音韵”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生:母亲唱歌非常动听。
  生:美妙的歌声。
  生:声音十分悦耳。
  师:一起读这段话。
  师:你一定能像母亲这样吟唱了。
  生读两首童谣。
  师:真动听啊,不仅带来听觉的感受,还拨动了他的心弦。自己再读读,肯定也拨动了你的心弦。
  师:这动听的歌谣中唱出了什么?
  生:母亲对孩子的爱。
  师:你感受到了吗?
  生:唱出了母亲天晚了还要洗衣裳。
  师:唱出了母亲的勤劳,希望儿子也像自己一样勤劳。
  生:唱出了母亲对生活的向往。
  师:老师发现桐乡地图上画了高大的梧桐树,这也是桐乡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了解黄河故道,感悟母亲丰富的精神生活。
  师:母亲当时生活不好吗?过得怎么样?
  生读“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黄河留给家乡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师:第二个“长”字给你什么感觉?
  生:对歌谣的爱。
  师:再读歌谣,肯定感受更深。
  师:歌谣是一种声音,一种动作,还给孩子们什么?
  生:这深情还是一种对儿子的希望。
  师:再读句子。
  师:母亲用歌谣还把什么,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心豁然开朗呢?
  生:勤劳。
  生:故乡的爱。
  生:智慧。
  生: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生:对自己的爱。
  生:天资聪颖。
  3、指导学习童谣部分。
  师:歌谣是抒情的、含蓄的,童谣是——
  生:有趣的、幽默的风趣的。
  师:读童谣,你觉得哪儿最有趣,读给大家听。
  师:哪个最有趣?
  生:第二个。
  师:为什么?
  生:“老鼠啃锅沿”很有趣。
  生:第三个。花狗的舌头不是花的呀!
  生:第二个。老鼠只能这样了。
  4、指导学习故事和谜语部分。
  师:母亲不仅给我唱童谣,还给我讲故事。读读第六节,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好奇的眼神。
  生:高兴的模样。
  生:感动,机会不容易。
  师:再读第十节,说说母亲的一个“笑”字给你带来了什么呢?
  生:母爱。
  生:疼爱的笑。
  生:亲情。
  生:亲切。
  师:带给我多少欢声笑语啊!母亲把歌谣伴着月光给了我,母亲用童谣、故事、谜语把什么伴着月光给了我?
  生:知识。
  生:勤劳之心。
  生:幽默。
  生:智慧。
  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一颗善良的心。
  5、学习课文最后自然段。
  师:也许母亲并不知道她的歌谣、童谣、故事和谜语对我来说是那么重要,她只是把对孩子最朴素、最纯洁的爱全部给了我。母亲识不识字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面包含着的浓浓的情,浓浓的爱。
  读一读,你会对这份情和这份爱有更深的感受。
  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然而,我个子高了,母亲的脊背却弯了;我长大了,母亲却老了;当我成为了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时,而我那亲爱的母亲呢?
  出示课件。
  师:我多么想唤起母亲的记忆,我在母亲耳边低声地说:
  生:母亲,你可曾记得你小时候讲的童谣?
  生:母亲,你可曾记得你给我的爱?
  生:母亲,你可曾记得使我混沌的心豁然开朗?
  生:母亲,你可曾记得你是怎样教育我的吗?
  生:母亲,你可曾记得月光下搂着我时的情景吗?
  生:母亲,你可曾记得您对我的期望吗?
  生:母亲,你可曾记得犯错时怎样责备我的吗?
  师: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我更不会忘记。齐读最后一段。
  师:你从课题中体会出什么了吗?
  生:一份深情的爱。
  生:母亲的爱是用月光传给我的。
  生:月光下启蒙教育的辛苦。
  生:母亲的用心良苦。
  师:这月光充满着诗情,充满着智慧。这是一份充满诗情的爱,一份充满智慧的爱。多少年过去了,孙有田只要想起家乡,想起母亲,就会想起母亲带给他的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就好像回到了那洒满月光的篱笆小院,好像回到了玉石雕像般的母亲的身边。
  教室回荡歌谣童谣

  (“江、浙、沪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