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课堂实录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师:看来,文章中的特殊句式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和背诵,大家学会这种背诵方法了吗?
  生:学会了!
  【评析:本文的课后习题中有背诵课文的要求。教师不只关注到了这一点,更从关注过程、教给方法、培养语感入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对第一
  自然段的背诵。】
  七、品词析旬,融情入境朗读
  师:正所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那么接下来,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的呢?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第2自然段?
  生:“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这是一个比喻句,表达出了作者因为留不住时间而感到非常伤心。
  师:这句中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
  生:把“日子”比喻成了“一滴水”。
  师:那么又是多少日子和什么样的一滴水呢?
  生:“八千多日子”和“针尖上的一滴水”。
  师:(多媒体出示针尖上的一滴水)这就是针尖上的一滴水,你觉得这八千多日子留得住吗?
  生:留不住!
  师:如果这滴水滴在这样波涛汹涌的大海里,还能听见声,看见影吗?(播放一滴水滴到大海里的视频)
  生:不能!
  师:这个比喻形象、恰当吗?
  生:形象、恰当。
  (师范读第2自然段)
  (生齐读第2自然段)
  【评析:总长不超过30秒的两段视频的恰当运用,把学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八、连句成诗,凸显语言运用
  师:“去的尽管去了……怎样地匆匆呢?”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第3自然段?
  生:“洗手的时候……双眼前过去”让我觉得无论我们做什么,时间都会匆匆地划过。
  师:这样的事也发生在你们身上吗?你们能用这样的句式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句话吗?也可以根据这些提示来说话。(出示下图)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说的连成完整的一句话。我们来作一首小诗!
  生:写字的时候,日子从笔尖上过去,岁月是匆匆的。
  玩耍的时候,日子从嬉笑中过去,回音是匆匆的。
  奋斗的时候,日子从汗水中过去,成长是匆匆的。
  阅读的时候,日子从思考中过去,时间是匆匆的。
  师:写诗难吗?
  生:不难!
  师:只要我们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就能学好语文,这也是本单元我们学习的重点!
  【评析:运用课文的句式“的时候,日子从过去,是匆匆的”,联系生活实际训练学生说一段完整优美的话,再把学生自创的句子连成一首精美的小诗,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一种不拘一格的教育智慧。】
  九、止于追问,亲历时光匆匆
  师:课文学到这里,我们不禁会想,面对时间的匆匆流逝,我们能做的,难道只是匆匆吗?只是徘徊吗?面对作者在第4、5两个自然段中一连提出的7个问题,我们又应该怎样作答呢?这些,只能留待我们下节课去继续探寻答案了。因为,时光如流水啊!
  师:(多媒体出示以瀑布为背景的巨大的钟表画面)请同学们看着我的表一分钟!在公元2012年11月14日下午5点前的一分钟,我曾和你们在一起,因为你们,我会记得这一分钟,从这一刻起,咱们就是一分钟的朋友!这是事实,你改变不了,因为它已经完成了,因为时光就是这样的——匆匆!
  【评析:屏幕上倾泻的瀑布伴着一分一秒从不停歇的时钟再次诠释了“时光如流水”的真意。意境之美,妙不可言。】

  【总评】
  综观赵昭老师的这节课,不仅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更在高年级识字教学、多媒体课件运用及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突破了思维定式,为进一步实践创新打开了思路。
  1.设计巧妙,突出实效。
  (1)教学环节丝丝入扣。本节课赵老师对教学内容的串联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十分巧妙。从课前以教背诵主题为“珍惜时间”的小诗《人生》自然过渡到新课;从以学生为主体的初读课文,到顺学而导、寻难而教,充分体现高年级识字特点的教学;从突出学生自学感悟的“品情”“悟理”,到当堂背诵、感情朗读和综合运用,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真是匠心独运,省时高效。
  (2)教学意境深邃幽远。《匆匆》作为抒情散文的典范,其语言的优美,寓意的深远,都是应该让学生有所体悟的。赵老师不仅引导学生了解了这种文体的特点,而且还创设情境,让学生真切感受时光的流逝,明白了惜时如金的必要。
  (3)教学方法合理高效。本节课赵老师灵活恰当地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初读课文时的以学定教,字词教学中的讲练结合,精读课文里的自学批注,品情悟理后学生的自主板书等,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2.风格鲜明,文韵飞扬。
  赵老师的文学功底深厚,精通诗词歌赋,不经意的一句话也常流淌着美感,体现出他“奇谐流美,文韵飞扬”的教学风格。本节课,就有多处这样的痕迹。如从交流沟通向新课过渡的富含哲思的四句话:“人生的名字叫做遥远……岁月的名字叫做——匆匆”;再如意境深远的瀑布背景与巨大钟表下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的结语。如果说这些都是他在用自己诗一样优美的语言激发着学生的学习热情的话,那么第3自然段的教学中让学生参照课文,结合自己的感受,一步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渐入佳境的连词成句,连句成诗的神来之笔,则是赵老师在用自己的诗意启迪着学生的诗意,用自己的文采点燃着学生的文采。
  (作者单位:黑龙江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