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教材解读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一、品读这篇课文,有两个感谢。
1、感谢作者,他用朴素的语言、简单的表达彰显出丰富的情感。开篇第一自然段:“父亲和儿子。”如此简单,简单地只剩下一个并列关系的主语,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此文将讲述父子之间怎样的故事呢?全文的语言都是如此地简单,找不到几个修饰的词语,缓缓地流淌出这个自自然然的故事:父子俩日子贫寒,好在有一个可以暖脚的水壶。儿子小时,父亲关心儿子,把热水壶放到了父亲的被窝里;儿子长大了,儿子把热水壶放到了父亲的被窝里,父亲很感动,说再大的风雪也不怕。没有生动的情节却牵动人心,看这样的语言:“儿子还小,壶就总是在儿子的被窝里。儿子的被窝总是热烘烘的,父亲的心里总是热烘烘的,他们面前的日子也总是热烘烘的。”日子很贫寒,就这样的一个热水壶就热烘烘了,那是因为此时儿子有一个爱他的父亲,父亲一无所有却有可以让他爱的儿子,有了这样的爱,再寒冷的天气,再艰苦的日子都变得其乐融融,这就是父爱的力量!看这样的语言:“有一次,一个人看了这壶,愿意拿出很多很多钱买下它。这钱数目很大,是父亲的一辈子再加上儿子的一辈子也挣不来的。”穷最需要的是钱,这么多的钱却没有诱惑儿子,他坚定地选择了不卖,父亲没有表态却露出了微笑,说明父亲也不想卖,儿子读懂了他的心。对于儿子来说,只要有温暖有父亲的爱他就很满足了,钱不算什么。这就是父爱的力量!看这样的语言:“他知道,哪些曾经在自己身上流过的血,已经真正流进了儿子的血管。父亲心里就涌起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将这空荡荡的屋子填满。”当儿子把父亲对他的爱回馈给父亲时,父亲感到了满足,与当年同样空荡荡的屋子被欣慰、幸福与自豪填得满满的。于是父亲说:“我不怕,再大我也不怕!”这就是亲情的力量!只要有亲情,即使是相依为命的父子俩,即使每天面临的是贫穷,是寒冷,是再大的困难也能战胜。就是这样朴素的语言,简单的表达,充盈着这丰富的情感,诠释着亲情的力量,劝慰人们理解父母的爱,学会感恩,把同样的爱回馈给父母。另外文章还有两处含蓄的表达,一处是文章的题目《风》,风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父子俩生活中的困难;热水壶上的图案是父子俩贫寒生活和坚强意志的象征。含蓄的表达,深刻的含义,发人深省。有情感的人读了这样的故事都不能不为之动容,都不能不反思自己做得如何。真的感谢作者。
2、感谢编者。长春版教材几乎每册都有这样一个亲情版块,都要编选几篇这样感人的文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看出长春版教材的编者们要把这样充满情感的语言装进孩子的心里,要让我们的孩子变得丰厚,语言的丰厚,情感的丰盈,生活的丰富。尤其在这册教材中,在赞颂母爱的文章《秋天的怀念》之后,把父爱与母爱以这种朴素的形式一起呈现给孩子们,这是何等的馈赠!
二、感谢之余,不禁沉思
沉思一:怎样定位目标?
两篇课文都侧重于对亲情的赞颂,饱含强烈而真挚的情感。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可以一下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但是融入文章,体会到这种情感却需要反复地诵读,用朗读表达这种情感更需要深入理解。基于这些考虑定位单元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抓住线索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在品读课文过程中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语句、段落的多读多想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3、初步领悟借助小事来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亲情的伟大,学会感恩,把同样的爱回馈给父母。
“阅读,是读者同作者交流思想感情的过程。”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本板块教学的重点。
《风》承载的是父爱的主题,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改为:抓住热水壶这一线索,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重点体会父爱,其他都与单元教学目标相同。
沉思二:怎样落实目标?
体会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点,如何体验领会?必须反复诵读。《语文课程标准标准解读》中也指出:“我们的教材不是教本,而是读本,首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构建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在这样理念的引导下,在本文的设计上,以读为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体验读,读中思考。
二、指导读,读中悟情。
三、感情读,读中升华。
四、拓展读,积累语言。
具体如下:
一、体验读,读中思考。
教学时在直接导入新课后,对学生说:通过上节课的初读,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老师想了解同学们体验到什么程度。谁愿意给大家读课文。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之后相机评价,此处评价重点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平实。通过这一遍的听,每个同学可能又产生了新的思考疑问,带着你新的体验走进课文,边读边把你的感受、想法、问题写在相应句子旁边。学生读完写完后组织小组交流,在生生对话中让孩子们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碰撞,初步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给每个人交流的机会,满足表达的欲望,激发进一步表达的欲望。
既然我们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我们就应该尊重阅读的规律,给学生自己品的机会。很多人认为应该用大问题引领,我认为老师只要提出了问题就是在让学生沿着自己的预定轨道去读,而没有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所以我通常的做法是按照读书的规律,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
二、指导读,读中悟情。
在生生对话话后,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首先理清文章脉络,提问: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围绕水壶写了哪几件事?概括后,组织学生针对父亲爱儿子的事,即课文1至6自然段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根据学生的感受和问题重点引导理解三四自然段:“儿子还小,壶就总是在儿子的被窝里。儿子的被窝总是热烘烘的,父亲的心里总是热烘烘的,他们面前的日子也总是热烘烘的。壶是瓷的,白地上印着蓝色的图案,图案很简单,简单得和这个家一样。苍茫的天底下,是几株草。风很大,草就很低地伏着,身子却透出一股强劲来。”通过读,品三个“热烘烘”的不同含义,再指导读出父亲的幸福的感受。通过品“强劲”一词体会其寓意,理解第四自然段的象征含义。预想学生的问题可能是:为什么不卖水壶?此处组织小组再次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教师总结。7至最后一个自然段学法相同,重点指导读最后四个自然段,理解父亲的又一次幸福,理解“风”在本文的象征意义。学生如果理解有困难,还是指导他们抓住重点词语,如“空荡荡,填满,尖锐地呼叫着,迷迷茫茫”,重点句子“我不怕,再大我也不怕。”
交流的原则就是学生先说,体会不到位教师引导,引导仍有困难教师就发表自己的读书感受。指导读的方法就是先让学生读,如果读得好就从读入手理解,如这样问:你为什么把“暖烘烘”拉长读?从他的朗读中我们听出了怎样的情感?如果学生读得不好,就引导深入体会后再读,用读表达情感,如有困难,教师示范指导。
三、感情读,读中悟法。
再次指名朗读课文,安排部分段落的齐读,之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想到了什么,预设想到自己与父亲之间的事,
借机强化爱的力量和感恩的号召,并要求学生写下这些事。指导写法:本文作者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情感?用怎样的方法组织内容?你打算怎样写呢?品读写法,实现读写结合。实现情感的升华。
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学生在读中由浅入深地建构文本的意义,感悟文本的写法,读懂了读透了,也得到了阅读能力的再次提升,向会读书又迈进了一步。教师以帮助者的姿态在学生疑惑不解时,迷途无路时,浮于表面时及时点拨,引领,较好地体现了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
四、拓展读,积累语言
用刘中刚演唱的《父亲》作背景音乐,教师激情小结,并出示赞颂父爱的诗词名言,推荐阅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之后为学生朗读参考书后的文章《父爱》。
学习语文必须积累,积累语言,积累素材,积累情感。
我相信学生在这样的长期引领中必能生发对语文的无限兴趣,增长听说读写的能力,越发热爱生活,因为生活离不开情感,离不开语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简单中的厚重——《风》教材解读
下一篇:《风》教学设计之一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