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学设计之一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作者(郑板桥)的相关资料;
   2.搜集对联和关于对联特点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设计方案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关于“郑板桥”,你知道哪些?
   2.交流关于郑板桥的资料。
   3.齐读题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 郑板桥为什么给渔民题联?
    * 郑板桥给渔民题了怎样的对联?
    * 这副对联中蕴含了怎样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结合书后生字表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2.值得注意的读音有:傍晚、袅袅、狂风骤起、菱藕、斛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准字音。
   4.通过查字典弄清字音与字义。
     斛:量器名,古时以十斗为斛,后来又以五斗为斛。
   5.着重强调易错的生字,如:“艘”的笔顺;“骤”的第12笔是“丿”不能丢;“碑”的第11笔为“丿”。
  三、再读课文,体会当时作者见到的情景。
   1.为生动形象地描绘郑板桥乘船去兴化途中所见的情景,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十分注重四字词语,请同学找一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湖光十色”、“轻烟袅袅”、“渔歌阵阵”等等。
   3.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指导朗读。
   4.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指导朗读“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
   5.画一画对联的第一句和文种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文中的哪些语句写了对联的后半句。
   6.分别指导朗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
   7.交流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想象郑板桥当时看到的画面。
   8.回过头再来读这幅意味深长的对联。
  四、背诵与积累。
   1.背诵对联。
   2.背诵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语句。
   3.阅读课后的“积累”中的文章《斗鸡山上的对联》。

                  设计方案二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对联,就是写对子,它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汉语言的独特表达形式。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对联的故事。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自主读书。要求:
    (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自读释疑: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朗读。
   1.带着你对对联的


  相关资料

  1.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右侧的称为上联,左侧的称为下联,上方的称为横批,也称横额。
  2.对联的上联和下联没有一定的字数限制,少的只有二言、三言,多的几十、几百言的长联,由几个分句组成,不管怎样,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字数必须相等。横批的意思要与上下联相配合,起画龙点睛作用,通常为四个字,也有五、六个字的。有些对联对于横批,可以用,也可以不用。
  3.对联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形式对称。右左两个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下联。
  (2)意思相关。对一副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
  (3)讲究对仗。对仗也称对偶。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
  (4)平仄相对。对联的平仄与旧体诗、律诗的颔联、颈联的要求基本一致。4.郑板桥对联趣话

  郑板桥上任
  郑板桥到山东潍县上任那天,潍县城内张灯结彩,鞭炮齐鸣,迎接新任县官的到来。可是郑板桥来到衙门前没有进门,却吩咐手下人在墙上凿洞。一会儿工夫,墙上凿了十个铜盆大的洞,从外面一直能看到里面。
  这时,有个人低声问道:“大人,好好的墙壁,为什么凿这么多窟窿?”郑板桥笑道:“我听说从前一些官吏,敲诈勒索百姓,弄得百姓叫苦连天,我要把留在衙门里的那种腐败官气放掉,所以要凿些窟窿,透一透气!”
  凿好窟窿之后,他立即叫人在衙门口贴一张醒目的告示:‘本官日夜受理状子。”接着郑板桥又亲自写了一副对联:
  黑漆衙门八字开,
  有钱没理莫进来。
  于是,喊冤的、告状的百姓络绎不绝,他一直忙到大天亮。由于郑板桥判案公正,百姓称他青天大老爷。

  自画像
  郑板桥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堪称三绝。一天郑板桥的一位好友笑着对他说:“您才思敏捷,出口成对,为自己写一副联语吧。”郑板桥并不以为是玩笑,立即认真地写起来: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雪梅无两百枝。
  这副联语,确是郑板桥的自我写照。他对艺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总愿意虚心求教于别人;而对封建官场的歪风邪气却决不随波逐流。因此,他虽做官,却处处关心民众,不逢迎拍马,终于被罢了官。这副联语出自他自己的手笔,维妙维肖地活画出郑板桥虚心好学、刚直不阿的高风亮节来。

  入木三分
  有一次,郑板桥把自己写的一些诗作送给朋友看,并附了一首诗,诗中写道:“我诗无部曲,弥漫列卒伍;顽石乱木根,凭君施巨斧。”他要求他的朋友用巨斧来砍削他诗中的顽石乱木。
  郑板桥特别珍视别人的批评意见,他曾写过一副对联:
  隔靴搔痒赞何益,
  入木三分骂亦精。
  他认为那种隔靴搔痒式的庸俗捧场没有益处,而实事求是,中肯直率的批评却很可贵。鲁迅对这副对联极为赞赏,曾特地手书此联赠日本汉学家增田涉。

  湖光月色图
  一个秋日,郑板桥租了一叶扁舟,到兴化北乡去。船行到中堡湖时,已经是晚霞纷飞,夕阳西下的时候了,船家在船后摇橹,小船悠悠地荡行着,板桥端坐船头,观赏着湖光山色。举目湖心,艘艘渔船上升起了袅袅轻烟;侧耳湖滩,只只菱舟上传来了阵阵渔歌。天渐渐地黑了。板桥正待回舱时,忽觉眼前一亮,但见半轮上弦月从湖面跃了出来,皎洁的月光映着那微波细浪,像满湖的碎银在闪光,好一幅“湖光月色图”呵!板桥脱口吟出一句:“半湾活水千江月。”上联吟罢,板桥正在沉思下联时,天色陡然变了。不知从何处刮来了一阵狂风,平静的湖面顿时翻腾起来,小船被打翻,人被抛在水中。正在危急之时,附近几只回家的小船赶忙拢来。渔民们从水中救起了板桥和船家,并热情地请他们到庄上换衣服、用晚饭。席间,渔民们告诉板桥:这里湖中出鱼虾菱藕,岸上产稻麦果蔬,湖中产一种大蚌,里面还经常采到绿豆大的珍珠呢!
  听着听着,板桥沉浸在渔家的欢乐之中。是呵,这里一滴水、一粒砂,哪样不是宝呢?真是“一粒沉砂万斛珠”呵!
  临别时,渔民朋友请他写几个字,板桥欣然提笔,一挥而就:
  半湾活水千江月,
  一粒沉砂万斛珠。
  板桥走后,当地渔民请石匠把板桥手迹镌刻在一块石碑上,以资纪念。

  板桥自寿联
  郑板桥,早年家贫,一生只做过两任知县,为官清正,体察民情,因帮助农民打赢官司和办理赈济,得罪了权贵,而被罢官。他做官前后,都住在扬州卖画。过六十寿诞时,他自己给自己写了一副寿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俗;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这副对联,写得轻松愉快,洒落自在,是极为有趣的,传神地表达出郑板桥的风度和胸怀,以及老年的兴趣和性格。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