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教学设计之一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学会1个生字。理解文言文中虚词的含义。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文言文和议论文的意义,感受舍生取义的真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舍生取义的真谛。
  教学准备
    幻灯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相关资料
  1.孟子及《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他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一部书,它是孟子及其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孟子》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著。其文气势磅礴,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又长于比喻,用形象化的事物和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很大。
  2.课文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3.名人论“舍生取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死亡是一件可怕的事,但耻辱的生命更为可恨。——莎士比亚
  当人献身于帮助其它生命的时候,人类才是道德。——史怀哲
  死者之光荣不在于受时人之赞美,而在于为后人所效法。——孟德斯鸠
  英雄就是对任何事都全力以赴,自始至终心无旁鹜的人。——波特莱尔
  个人的生命是可贵的,但一代的真理更为宝贵,生命牺牲了而真理昭然于天下,这死是值得的。——鲁迅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巴金

  教学过程
  一、借义引文,读通课文
   1.师写“义”,生说带有“义”字的成语,生说师写。
   2.看到这三个成语你会想到谁?说时最好能用上这些词。
   3.这些词语中哪个字的意义最重?
   4.那孟子是怎么说的呢?教师出示竖版的文言文,问:谁还读过或接触过文言文,你对学习文言文有什么经验?这段文言文与平时读过的有什么不同?(这是古体文字,都是竖版的,古代用竹简,右为尊,所以都从右开始读。)
   5.学生尝试读课文,教师指名读,适时指导,读通文字。
  二、揭示课题,读懂课文
   1.揭示课题
    ⑴孟子曰,“曰”是什么意思?
    ⑵孟子一共说了几句话?教师标出句序,指名连句读,总共说了几层意思呢?
    ⑶孟子的这番话倒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舍生取义,师把课题补充完整。)
   2.初读课文,关注语气词
    ⑴逝者如斯,假如你就是孟子,你会怎么读?读读,看有什么发现?
    ⑵学生自由读文。
    ⑶师生交流。
    ⑷“也”在文中出现几次?标注一下,看发现什么?“也”放在此处有什么作用?还知道哪些语气词吗?
     “也”表达了怎样的语气呢?用到语句中看。
     “者也”该怎么读?出示句二,“也”与“者也”有什么不同?(“者也”的语气更重些。)
   3.再读,理解文言文
     默读课文,看有什么新发现?
     给文言文重点词注释,可以用到哪些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给文言文注释,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孟子的观点容易捕捉的是什么?暗含的意思是什么?
  三、挖掘文本内涵
    孟子不愿意看到的是什么?
    那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例子呢?
    师小结:舍义取生者在,但舍生取义者更是有众多人追随,你能想到谁呢?
    师小结:舍生取义,不仅是英雄壮举,也是平凡人的责任,在生与死之间,他们这样做——(引读),这样选择——(引读)。
    同学们,如果你现在也面临一种人生的选择,你会怎样选择?
    师总结:这是你们郑重的选择,我们这样读,这样说,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舍生取义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四、作业
    收集舍生取义的人物资料,感受其中的真谛。

  板书设计
                舍生取义
          (学生说到的舍生取义的人物)
          (学生说到的带“义”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