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家小故事三则

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把下面的小故事多读几遍,说一说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中国古代文学家小故事(三则)

           “推  敲”

  贾(jiǎ)岛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写诗的态度很认真。
  传说有一次他访友归来,在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即兴写了一首诗,其中有“鸟宿池边树,僧(sēng)推月下门”两句。写完后,他又觉得“僧推月下门”的“推”字,不如改为“敲”字,但到底用“推”还是用“敲”呢?他一时又拿不准。于是在一家门口一遍又一遍地做起推门和敲门的动作来了。恰巧这时大文学家韩(hán)愈骑马路过这里,看到这种情形,感到很奇怪,便下马来问明原因。他为贾岛这种认真刻苦作诗的精神所感动,就和贾岛一起研究起来。最后,韩愈认为还是用“敲”字好。因为一个人深夜把别人的门一“推”就进去了,那是不够礼貌的;另外,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比“推”响亮。
  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zhēn)酌(zhuó)文字叫做“推敲”。
  选自《名人趣闻录》和《写作趣闻集》,选入教科书文字有改动。

                 欧阳修改文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是个知识渊(yuān)博而又严肃认真的人。
  有一天,钱惟演在洛(luò)阳修建了一座驿(yì)舍,特地请欧阳修、尹(yǐn)师鲁、谢希深三人各写一记。写成后,谢文700多字;欧文500多字;尹文只380余字,而且语言精炼,叙(xù)事完备,结构严谨(jǐn)。欧阳修既称赞尹文,又不甘落后,决心向尹师鲁学习,几次登门求教。后来重写了一篇,不但比尹文少20余字,而且更加完整精粹(cuì)了。尹师鲁佩服地说:“欧阳修进步真快,简直是一日千里啊!”
  以后欧阳修在写《醉翁亭记》时,先是写了滁州东面的山怎样,南面的山怎样,西面的山怎样,北面的山怎样,后来改成一句:“环滁皆山也”(环绕滁州的全是山),真是精炼极了。
  欧阳修到了晚年,还拿出以前的文章,逐篇修改,达到废寝(qǐn)忘食的程度。妻子劝他说:“何必这样辛苦呢?又不是小学生,还怕先生生气吗?”欧阳修回答:“我不是怕先生生气,是怕后生笑话啊!”

                 王安石撕稿

  宋代有一个文人叫刘贡父,是《资治通鉴(jiàn)》的编写者之一。有一天,他去拜访王安石,正赶上王安石在吃饭。看门人把他领到书房里等候。刘贡父随手翻阅桌上王安石写的一篇论兵的草稿。刘贡父的记忆力很强,文章过目不忘。看后,他想:我是王安石的下级,擅自进入他的书房恐怕不合适,于是就移到了另一间屋里等候。
  王安石吃完饭,把刘贡父请到书房,寒暄(xuān)一番后,就问他:“最近写了什么文章?”刘贡父随口回答说:“写了一篇《兵论》,还是个草稿。”王安石惊奇地说:“哦!主要内容是什么?”刘贡父就将刚才看到的文稿的意思说了一遍。王安石不知道刘贡父已经看过了自己的文稿,更没想到刘贡父是跟自己开玩笑,以为刘贡父真的也写了一篇这样的文章,他沉默了一会儿,便把桌上的那篇论兵的草稿拿起来撕掉了。
  王安石平时写文章,总要求能有独到的见解。如果发现与别人有雷同的地方,就会对自己的文章很不满意,甚至撕掉重写。

  认字 贾 韩 斟 酌 渊 叙 谨 寝 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