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日出》教学实录之一

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了解日出的情景,培养学生抓住景物变化中的特点、仔细观察景物的能力。能够有条理地叙述日出的景象。
   2、通过阅读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作者写的三幅画面的具体景物以及特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本课抓住景物变化的特点,按时间顺序进行描写的方法。
   4、欣赏优美词句。
  教学重点 把握日出前、日出时景物变化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三、四段作者由景物产生的联想。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电脑、液晶投影仪。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屏幕所出示四幅图片展示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日出时的景色)每日的清晨,我们迎着朝霞踏着晨露,沐浴在晨晖之中,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但是你也许从未留心过太阳是如何冉冉升起,将金灿灿的阳光洒向大地的,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领略“沧海日出”的神奇壮丽……(教师板书:沧海日出)
  教师:此时我们整装待发,去领略沧海日出的神奇壮美。在我们尚未看到日出之前,你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我想知道沧海日出是什么地方的日出?
  学生:我想知道作者将带我们在什么地方看日出?
  学生:作者围绕日出描述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教师:(出示上述问题)同学们想知道这么多的问题,那就让作者带我们一同寻求答案吧!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教师:(学生阅读后)通过读课文你弄懂了这些问题了吗?谁来说说?
  学生:沧海日出就是指大海上的日出。
  学生:作者是在北戴河东山鹰角亭看的日出。
  学生:作者围绕日出描述了到鹰角亭看日出、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美丽景色。日出前
  教师板书看日出日出时
  日出后
  教师:根据这四方面内容,课文段落如何划分呢?按什么方法分段?
  学生:看日出(1-2)日出前(3)日出时(4-5)日出后(6-7)
  二、鼓励质疑、探索求知、培养自学。
  教师:刚才同学们走马观花观看日出,还没能细细观赏品味。就被老师带回了现实。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追随作者的足迹,领略壮丽的沧海日出。
  教师:(出示晓星残月)看画面,听同学朗读课文第一大段,同时思考下列问题:①作者是在什么时间去看日出的?画出表明这一时间的词语。②画面可以用课文中哪一个词语来形容?③作者此时怀着怎样的心情?从哪一句可以体会得到?
  学生:作者是在黎明时分去看日出,"四点钟还不到"、"天还很黑""晓星残月""雨后黎明"等词语都可以说明时间是在黎明。
  学生:"晓星残月"一词可以描绘画面内容。它是指佛晓时分的星星和快要落下去的月亮。
  学生:从"四点钟还不到,我就爬起身来"可以体会作者由于急于看日出而很早便起床的急切心情。
  教师: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促急切的心情,等待日出,听音乐,大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品味赏析意境优美的词句。
  教师:请同学们把语文书翻到第4页,让我们回顾一下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
  学生:注意欣赏好的词句。
  教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后三大段,画出你认为意境优美的词句。
  学生(边读边画,之后汇报。)
  学生:我认为第三自然段的第三句话写得比较美,广阔无垠的大海倒映着天空中粉红色的霞光,没有界限、没有轮廓,美得让人心旷神怡。
  教师:你说得真好,能带着这种体会为大家朗读吗?(学生读)
  教师:还有谁能像他那样谈谈自已认为最美的词句的体会,然后带着深刻体会为大家朗读。
  学生:我觉得这一自然段的第四句也很美,海水冲刷巉岩的哗哗声和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听来十分清晰,给人以安详静谧的感觉.(学生读)
  学生:我觉得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也很美。鸟的无声无息是被美丽的霞光所陶醉,其实这也正是作者有这种感觉,所以才认为鸟儿被陶醉了。(学生读)
  教师:你曾经有过这样的感觉吗?
  学生:我在一次听钢琴曲时了。曲子结束了,耳畔却久久得地回响那震憾人心的旋律。(多指名来谈)
  教师:还有哪些语句的意境也是很美的?
  学生:我认为第四自段的最后一句意暗也挺美。作者看到初升的太阳投射到海面的金光联想到可以走进太阳里的路。
  学生:我更觉得第6自然段的前两句描写的意境最美。如同缎子般鲜艳的飘拂的炊烟和晨雾,弥漫于山峰、树木、庙宇、楼房之间,使之时隐时现,简直就像是仙境。(学生读)
  教师:同学们的深刻体会、动情朗读简直将大家带入那如仙境般的美景中。
  四、巧设思路,引导自学,培养能力。
  教师:让我们驻足观赏每一幅画面,感受那不可名状的美丽。前后桌四人组成学习小组,按老师所出示学习思路,讨论学习课文最后三大段。
  教师:出示学习思路,学生齐读后讨论学习。
  赏:结合课文欣赏图片,抓住景物特点,概括景物变化过程。
  1、本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作者描写了哪些具体景物?
  3、这些景物是如何变化的呢?
  4、请找出总写画面特点的词语?
  品:品味赏析句子,体会蕴含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1、此时此刻作者心情是怎样的?可以从哪一句体会得到?
  2、你又是如何体会得到的呢?
  诵: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
  (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按学习思路讨论学习后,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学生: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描绘的是日出前美丽景色。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作者描述了天空中的残云、晨星、霞光以及被霞光映照的大海。
  学生:我认为日出前的景物是这样变化的,天空中的残云散尽后晨星也逐渐黯淡了,东方泛起的粉红色霞光映照着大海,水天一色。
  教师:你能用书上的语句为老师所出示的画面配上段解说词吗?(其余学生看画面)你的解说真好,使大家身临其境目睹那奇幻的景物变化。
  教师:面对这美丽的画面作者是如何感受的呢?
  学生:这美丽的画面让作者感到是一种柔和明快的美。
  (教师板书:柔和明快)
  教师:此时环境是怎样的?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学生:此时“四周静极了”,还可以用“紧密”、“万籁俱寂”、“寂静”、“沉静”、“安静”、“宁静”……来形容。(学生七嘴八舌地抢答)
  学生:作者此时的心情是陶醉其中,因为他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述鸟被陶醉了。我觉得不仅是鸟被陶醉了,实际上是作者深深地陶醉了。
  教师:就让我们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共同感受作者的心旷神怡。那位同学能用动情的解说将大家再次带入那优美的意境中?(指名在轻音乐声中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汇报可以看出大家体会深刻、学习认真细致。那谁来与大家交流一下第三大段如何学习的呢?
  学生:课文的第三大段描绘的是日出时美丽画面,在这段中作者主要描述了天空中的朝霞和太阳。
  学生:朝霞的变化体现在颜色的变浓变深。
  教师:(出示朝霞变色动画过程)你能不能为动画配上解说?(多指几人)
  学生:太阳是这样冉冉升起的:①、升得很慢只露出一个弧形的金边,很快扩大,涌了上来。②、猛得一跳,蹦出了海面,天空和大海布满了耀眼的金光。③、海面上金光特别强烈,铺成一条又宽又亮又红的海上大路。(教师板书)
  教师:面对此情此景作者有何感受?体现在哪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第五自然段这唯一的一句话,是作者面对日出奇景深感美丽壮观,从而发自内心的由衷感叹和赞美。
  教师:怎样才能读出作者的感叹和赞美呢?谁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学生试读)他读得有什么特点?
  学生:“啊”字读得较轻较慢,使人感到深情;“美”和“壮观”读得较快较重,表示强调。
  教师:同学们领会得很好,让我们试读两遍!(试读后,师生齐读)
  教师:谁能带着感叹和赞美之情、伴着缓缓的音乐,带领同学们重新回味沧海日出那一瞬间的美丽壮观。(学生读后,学生听音乐自由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教师:课文的第六、七自然段你又是怎样学习的?
  学生:课文的第六、七自然段描绘的是日出后的美丽画面,作者描述了山峰、树木、庙宇、楼房等静态景物和动态景物炊烟、晨雾。
  学生:这时山峰、树木、庙宇、楼房都笼罩于红光之下,在飘拂的炊烟和晨雾中时隐时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