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之二

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幽静”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着的意思,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分辨课文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扫除文字障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也许你们听说过《月光曲》这一钢琴曲的名字,你们想知道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吗?你们想知道这首曲子是怎样谱写成的吗?那么,我们就先来听一听《月光曲》,然后再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吧!(教师放《月光曲》请学生欣赏。)
  (二)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默读课文,画下不认识的生字和词。
  (1)读准字音 qùn券
    这个字的声母是“q”,不是“j”,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2)记住字形。
  生字中,有两个字的字形容易写错,我们可以这样指导学生。
  “券”,下半部分是“刀”,我们可以这样记:
  
  “盲”,上半部是死亡的“亡”字,“亡”是丢失的意思,眼睛丢失了,不就瞎了,成了盲人了吗?所以“亡”不要写成“云”。
  (3)理解字义。
  课文中有的词语,学生理解起来不容易,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记忆。
  例如:
  ①通过查资料或查字典记住词语。
  莱茵河:西欧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北麓,流经奥、德、法、荷等国,全长1320公里,流域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
  ②用比较法理解词语。
  幽静、恬静、安静
  这三个词语都有静的意思。但是,“幽静”比“安静”更静,多用于形容环境、夜色等。如:清晨,校园十分幽静。
  恬静:安静、宁静。
  安静: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入场券:就是我们用来进入场地的票据。
  ④抓住重点字理解。
  入场券:抓住“券”,“券”就是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那么“入场券”,本课就是指听贝多芬演奏作入场凭证的纸片。
  ⑤有的词可以采用拆合法理解。
  水天相接:先解释“相接”,即“连接起来”。水天,就是水和天。把拆开的两个词合起来解释,就是水和天连接起来。
  微波粼粼:粼粼,水清澈的样子。微波,微小的波浪。合起来解释为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3.请学生再读课文,看一看刚学过的生字记住了没有。
  4.出一个小小的练习,给学生做。
  (1)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
  (   )       (   )             (   )
  券           纯熟             波涛汹涌
  (2)组词
  谱(   )        旅(   )        券(   )
  普(   )        旋(   )        卷(   )
  芬(   )        盲(   )        纯(   )
  粉(   )        育(   )        吨(   )
  汹(   )        涌(   )        陶(   )
  凶(   )        通(   )        淘(   )
  (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可能一时还说不清楚,但是,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围绕题目,扩展内容说清:课文主要记叙了关于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
  2.引导学生分段。
  我们看看课文主要记叙了关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那么请同学默读课文,看一看哪几个自然段介绍的是《月光曲》的谱写经过呢?画下来。
  那么,这篇课文怎么分段呢?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至结尾。
  3.学生按分好的段读文,读熟。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思考课后思考·练习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所写的事实和联想。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即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
  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①贝多芬是德国音乐家,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
  ②有一首曲子叫《月光曲》。
  ③下面一段将介绍有关《月光曲》的传说。
  ④这是一种倒叙的开头写法。
  2.练习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即第2自然段至结尾)。
  1.这一段,可以用学生提问的方法来学习。
  学生可能提出下面的问题,我们以学生的问题贯穿整个段落的学习中。
  (1)贝多芬为什么会给一位盲姑娘弹曲子?(我们引导学生看书,从书中找答案。)
  请同学默读2、3自然段,从中找到答案。
  (学生默读后,要找同学分别读这两段。怎么理解的,就怎样读出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①贝多芬虽然是个音乐家,但是他并没有脱离群众。他能在演出的间歇到小镇上走一走,正是有这样的行动,才能与兄妹俩相识。
  ②贝多芬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这使得他一定要走进茅屋,为兄妹俩弹琴。
  A.理解:“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到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贝多芬的曲子肯定难弹,这位姑娘也弹不好。上文已交待了“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盲姑娘很喜欢贝多芬的曲子,只要能听一听贝多芬的演奏就是很高兴、很满足的事情;同时,也说明她很喜欢音乐。
  B.理解:在姑娘说话以后,哥哥的态度怎样?
  哥哥很清楚妹妹的心情,但是由于家庭条件的影响,不能满足妹妹的要求。他很愧疚,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内心很矛盾。
  C.姑娘的话,是什么意思:
  (可出示投影片,请学生选择。)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意思是:
  a.哥哥,我和你说着玩的。(   )
  b.哥哥,你不要伤心,这音乐会对我来说可听,可不听,你别在意。(   )
  c.姑娘在安慰哥哥,不想让哥哥着急,其实,她很想听音乐会。(   )
  正是由于兄妹间的谈话,使得贝多芬深受感动,为了哥哥的矛盾心情,为了了却姑娘的心愿,为了这位懂事的姑娘,他决定进去为姑娘弹曲子。
  (2)为什么贝多芬弹了一曲还要再弹一曲给姑娘听?
  请学生读姑娘的话,体会。
  “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①这段话,标点很重要,先连用了两个叹号,说明姑娘说话时的语气很坚定,而且感情非常激动。
  ②“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可看出,姑娘在听过曲子之后,马上做出了判断,而且心情是异常的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