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魔稻》语文学习资源
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袁隆平办公室的门开了。楼道虽然很宽,但我们依然礼貌地给袁隆平先生让出了一条道。
技术中心排球馆内早已是人声鼎沸。袁隆平还没到,他要顺路回家去换双胶鞋。排球馆简易但很标准,顶棚是那种轻质化工材料覆盖的,还专门设置了两排水泥看台。灯光亮度、空间高度,在马坡岭这一带都是绝无仅有的。
“老头子,就等你了!”她叫邓哲,袁隆平先生的夫人,是袁隆平事业的理解者和支持者。42年前,当他们走到一起来的时候,袁隆平33岁,邓哲25岁。几十年的坎坷,邓哲的那句“大不了和你一起下田当农民,你照样可以搞你的杂交水稻。”给了逆境中的袁隆平以最大的安慰。为研究杂交水稻,袁隆平四海为家,在三系法研究的前十年他有7个春节是在海南度过的,孩子出生时都没能在身边陪伴。即使现在,袁隆平在家的时间一年中也不会超过三分之一。家中的一切重担全落在了邓哲一个人身上。这对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夫妻,几十年来一直默默地互相搀扶着,走过风,走过雨。
五人制老人排球,在长沙很流行。球要比正式排球比赛的用球大两圈,更软、更轻,当然速度也就慢了许多。除了这些,其他一切与正式的比赛没有两样。
轮到袁隆平发球了。只见他,把球往地上“啪啪”拍了两下,抬头往网前看了看。一个高空球打到对方的后场,正好在边线界内,却没有人去接。只见袁隆平高兴地在发球区转着圈和队友们一起呼喊着,并和他们一一击掌相庆……
袁隆平告诉过我,年轻的时候,他一直是主攻手,是省直排球队的主力队员。“我在场,就赢;不在场,哼,就输呗!”
如果说,袁隆平能种出超级杂交水稻是一种艺术的话,那么,把小提琴拉得如泣如诉也是一种艺术。
晚上,能在音乐的旋律中游走,并陶醉其间,袁隆平说,那是一种享受。
谈到音乐,袁隆平似乎有着特殊的感情。他说:“大学时代的几个好朋友拉小提琴,我也跟着拉,就喜欢上了。”他告诉我,年岁大了,现在因为得了肩周炎,经常拉是不行了,即兴拉拉还是可以的。
早年,在都市里长大的袁隆平,被分配到安江那个穷山窝窝里工作,一晃三十几度春秋。大凡皓月高悬或繁星闪烁的夜晚,他准会深情地拉上一首《梦幻曲》、《蓝色多瑙河》或舒伯特的《小夜曲》……以此,来娱己、娱人。
他坦言,他不排斥现代流行音乐,但更喜欢传统的民族音乐。他特别推崇贺绿汀,说贺绿汀先生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音乐家,不同风格的歌曲,都写得非常到位。他的作品雄浑、刚健、激励人心。要么委婉曲折、情意绵长、使人抒怀。像《游击队之歌》,节奏明快、旋律清新,巧妙地表现了抗日将士无畏的精神面貌;而《秋水伊人》则是贺绿汀抒情歌曲的典型代表作。他说:“我特别喜欢这首歌。”
小辛还告诉我,邓哲老师的电子琴弹得也不错,《游击队之歌》可以说是袁先生和邓哲老师的保留节目。一个弹,一个拉,凡听过的人,没有不伸大拇指的……
有一年的春天,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科技部、中国科协等单位在北京举办过一场“科学在中国”大型文艺晚会。袁隆平与小提琴演奏家刘云志,合奏了已故科学家李四光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行路难》。会场上下,一片叫好声。
袁隆平对我说过,音乐,是声音的诗歌;音乐,是人生的补药。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当悉心倾听音乐;倾听音乐,才能更好地领悟音乐;领悟音乐,才能更好地驾驭生活。
这次在长沙采访袁隆平,怎么也不会想到,75岁的这个老头儿,骑摩托车竟是他的爱好。当然,也多为工作的需要。虽然,他已是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享受“副省级待遇”的干部,但他并没有专车,而骑摩托车上班几乎成了他唯一的选择。久而久之,便成了袁隆平的一大爱好。他说,他现在每天仍然骑摩托车,因为要到试验田去。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从播种开始到收获为止,已形成职业习惯。走路,来回一大圈,大概有4公里,徒步走要很长时间,骑摩托车方便多了。
说到游泳,袁隆平说,在水里救人,是他要学游泳的唯一动力。早在抗战期间,只有8岁的他,随着父母从汉口逃难来到湖南桃源县。一天,四弟不小心,将他从船头挤入滔滔江水中,幸遇一位老船工及时搭救,才拣回了这条命。幼小的他,决心要像船工老伯那样,学会“划水”,也能在水里救人。后来,家里搬到了重庆。夏天,每逢放学回家,最惬意的事就是去长江边上游泳。9岁还不到,就敢去横渡长江了。1947年,他家迁回汉口。湖北省举行游泳比赛时,他正在念高一,虽说十六七岁了,却个头瘦小、不显眼,竟一举获得汉口赛区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一名和全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
如今,他虽已古稀之年,却依然是腰板结实,还不时忙里偷闲,跟老伴去游泳池舒展舒展身子。在游泳馆里,袁隆平时而跃入池中,游上几个来回,犹如蛟龙戏水;时而在岸上谈笑风生,和年轻人交流泳技。有时,碰上几个自恃泳技不凡的小伙子,要与老人比速度。比蛙泳,小伙子们全都输了;又改比自由式,他会乐呵呵地说:“那可是我的专项喽,你们输得就更惨啦!”
学外语是长寿秘方
“人的脑细胞是用不尽的,人到老年,更应用脑,可预防老年痴呆症。尤其是学外语,可以有效地延缓衰老。”
袁隆平有个座右铭:“学到老”。他的外语功底相当厚实,除了儿时深受通晓英文的母亲的熏陶外,自己对外语的痴迷、勤奋及对语言的敏锐感知和驾驭的天赋,更是他成功的秘诀。
现在,他依然挤出时间看外文书、查词典、听收音机、背英语单词进行强化训练。他说,他曾强迫自己每天背单词100个,这样,即使丢掉了一半,也还记下了四五十个。年深日久,他掌握的词汇量已相当大,涉及面又广,无论专业语汇,还是生僻词语,都反应敏锐、发音标准而地道,完全能作为一种熟练的语言与外国朋友交往。他遍访数十个国家,无论是讲学、学术交流,还是参观访问,从来不依靠翻译。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我还有两个愿望没实现。”
75岁的袁隆平告诉我,他还有两个愿望没实现。一是到2010年,第三期超级稻的目标要实现实验田亩产达到900公斤。当然,提高100公斤,难度是相当大的。这就像一个跳高运动员一样,你让朱建华的世界纪录提高1毫米,难哪。但这是温总理对我提出的要求。到那时,我正好80岁,腿脚还能动,我想,我能够完成;二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199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做出了一个重要决策:借助中国的力量,在几个主要水稻生产国优先发展杂交水稻。目前,全世界已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和引种了中国的杂交水稻。前年,越南的杂交水稻推广面积达到了900万亩,平均单产420公斤,比当地水稻增产20%;印度是300万亩,平均单产200公斤;菲律宾是180万亩,平均单产430公斤。他说,现在,全世界的水稻种植面积22亿万亩,但是,平均单产每亩只有250公斤。如果,按照世界粮农组织的统计,有2亿万亩推广杂交水稻的话,增产的粮食可以占全世界粮产量的20%,增产部分可以养活10亿人口。我问袁隆平,这需要几年?他用计算器算了一遍,答道:“5~10年。”他看着我,坚定地说:“我能够看到这一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大漠升起蘑菇云
下一篇:《中国魔稻》教学设计之一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