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小豌豆》教学反思之二

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瓒呭競渚垮埄搴椾笅鍗曚紭鎯� 姣忓ぉ棰嗗彇鍒敊杩囷紝鍗曞崟浼樻儬浜笉鍋�
  这篇文章讲述了小豌豆希望能给人们做件好事,终于在发芽、长叶、开花的成长过程中,给屋内患病的小姑娘带来愉快与生机的故事。
  全文无一爱字,但读后,总有一股清新的气息萦绕,有一丝从心底自然生成的感动,让人回味,使人不由自主地随小姑娘心情的变化而变化,随小姑娘病情的好转而欢乐,不由自主地因小豌豆的善良和爱而生敬佩之情。小豌豆的爱不惊心动魄,不荡气回肠,但却润物无声,自由流淌。
  但是,对于能给他人做件好事的小豌豆被学生表扬一番,就这样学习就够了吗?作品的深度和可供学习的地方就这么点吗?我不满意。
  然后,我上网查阅了安徒生的这篇《一个豌豆荚里的五颗豆》。我发现,课文对原作的改编之处还是很多的:课文没有提到呆在豆荚里时,小豌豆们的感受;课文只写了豆荚中第五颗豆的遭遇,没有其它的豌豆的结果;课文中没有提到小姑娘的家境贫穷,而原作在这方面是动用了一定的笔墨的……
  在对第一个问题的思考中,我对比了课文和原文,发现了原文是这么写的:“从前有五颗豌豆住在一个豆荚里,它们是绿的,豆荚也是绿的,因此它们相信整个世界也一定是绿的……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过去了,这些豌豆变黄了,豆荚也变黄了。‘我想是整个世界变黄了。’它们说——也许它们是对的。”看了这段话,我想着好笑——学生可能早就接触过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相信不少孩子阅读过改编给儿童看的安徒生故事,可能在他们的眼里,改编过的故事是真正的安徒生写的童话,我想,这是改编少儿故事的通病。现在,录入课本的故事还不是原装货,那么还要让学生只看伪故事吗?
  思前想后,我觉得在课文的教学时,我不能只让孩子知道课文,而不知道真正的故事内容。所以,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个豌豆荚里的五颗豆》。
  在课上,我先教学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课文,而后,我出示了原文,并且强调,改变原文的用意,接着让学生进行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找到之后,师生共同讨论原文这样写,课文这样改的原因。尽管不能详解作者的原作,但是,学生还是很有收获的——
  他们知道了课文之所以写一颗豌豆,因为它是主角,如果写其它豌豆的遭遇,一方面课文会更长,不宜我们在上课时全部学懂,而且内容会不集中。
  他们知道了豌豆们住在豆荚里,觉得整个世界就只是这个小豆荚,豆荚怎样,世界就是怎样,所以他们的愿望就是:“想到更远的地方去”、“只想睡觉,但也要换个环境睡”,而这样显得小豌豆的愿望更可贵——不但不好高骛远,而且更有意义。这样的认识比照课文,暗示更明显。
 
瓒呭競渚垮埄搴椾笅鍗曚紭鎯� 姣忓ぉ棰嗗彇鍒敊杩囷紝鍗曞崟浼樻儬浜笉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