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在人称变换

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珍珠鸟》(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0课)课后有道题:“默读课文,说说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要回答此问题,必须深入理解课文第4自然段。笔者在学生大致明白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上,采取了人称变换的方式进行教学。

  师:全文都是以作家冯骥才为第一人称写的,假如以小珍珠鸟为第一人称写,怎样写呢?现在,我们将第4自然段的“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改为“起先,我只在笼子四周活动”,请大家改写后面的这段文字。(学生自由练习后交流)
  生:起先,我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项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
  师:你为什么这样?
  生:开始,我还没有离开过笼子,心里有些害怕,所以只在笼子四周活动。后来,发现没有什么危险,活动的范围就渐渐大了。
  师:改得好,理由也说得充分。请继续。
  生:渐渐地我胆子大了,竟然落到了他的小桌上。
  师:请停一下,大家想想,这样改有没有什么不妥的。
  生:应该将“竟然”一词去掉。因为对作家来说,他想不到小鸟会落到小桌上,所以用上“竟然”一词。而对小珍珠鸟来说,看到主人没有生气,就主动想落到小桌上,当然就不能再用“竟然”了,可将“竟然”改为“就”。
  师:有道理,请你重新改这句,然后继续。
  生:渐渐地我胆子大了,就落到了他的小桌上。我先是离他较远,见他不来伤害我,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他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他的反应。
  师:你这样做不怕主人伤害你吗?
  生:不会的,不会的。如果要伤害我,当我落到他桌子上时,他就会动手赶我或捉我了。其实,我也是有准备的,我是一点点挨近,他若一动手,我立即飞走。
  师:好一个通人性、机灵的珍珠鸟。请其他同学继续。
  生:后来,我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他正在写字的笔尖。
  师:同样有一个字要推敲,是哪个字,为什么?
  生:应该去掉“那”,因为“那”是站在别人的角度,而现在是珍珠鸟自己。
  师:有道理。你啄着作家的笔尖,心里会怎么想呢?
  生:咦,这是什么呀,在纸上一写怎么就会有一行行字呢?
  生:这东西太神奇了,你笔下写的就是我吧。要是我也有这样的笔多好啊!
  师:是的,小珍珠鸟对笔一定是充满好奇的。请继续。
  生:他用手抚一抚我细腻的绒毛,我一点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他的手指。
  师:作家用手抚摸你的绒毛,你有怎样的感受?你怕吗?
  生:很舒服,我才不怕呢!我做了那么多淘气的动作,他一点儿也不生气。我知道他一定是喜欢上我了,我也喜欢上了他,而我啄他的手指是表示我的友好。
  师:改得真好。让我们读一读,(师出示改后的自然段)体会小珍珠鸟与作家渐渐友好的过程,享受这美妙的境界。(生读)

  不少教师在教学这一自然段时,往往抓住“起先……随后……”等先后次序变化的词以及小珍珠鸟的动作,来理解“信赖”是怎样逐步产生的。这样的教学是从理性到理性,停留在分析层面,学生难以和文本产生共鸣。笔者在教学这一段时,巧妙地采用了人称变换的方式,表面上是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的改变,实质上是引导学生走进小珍珠鸟的内心世界。在这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是细腻的、感性的,由此形成的理性认识是深刻的。同时,学生在改写中经历了语感训练,如“竟然”改为“就”,去掉“那”等,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