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飞”字力千钧

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飞夺泸定桥》(五年制第8册第16课)写的是红四团战士在长征途中抢时间,攻天堑,夺取泸定桥的故事。这里的“飞”字用得真好。真是:一个“飞”字力千钧,摹形传神含义深。

  1.说明“任务之紧”。红四团接到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有“20多个小时”,路程“还有240里”,而且“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由此可见,夺取泸定桥必须争分夺秒,即使顶风冒雨,也要抢先到达,不“飞”不行。
  2.衬托“夺桥之难”。泸定桥“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桥下水深流急,“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真叫人心惊胆寒,而敌人据险固守,得意狂叫:“看你们飞过来吧!”这都说明强夺泸定桥是十分艰难的,也必须出其不意,靠“飞”才行。
  3.显示“抢攻之速”。尽管困难重重,但是红军战士却知难而上,知难而攻,“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奋不顾身”,“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只有两个小时的激战,红军就“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真是快速“抢攻”,“飞”速获胜。
  4.突现“红军之勇”。为了“飞”夺泸定桥,红军战士“忘记了饥饿和疲劳”,“飞”速行军;为了“飞”夺泸定桥,红军战士在大雨浇灭火把的情况下,“仍旧摸黑冒雨前进”,把敌人“抛在后面”;为了“飞”夺泸定桥,红军战士“一齐开火”,声震山谷,英勇奋战,舍生忘死,“飞”越过桥。这些感人肺腑的情景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神速歼敌的英雄形象,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深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