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恒教学实录
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课时】第一部分
(上课,师生问好完毕)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课文,第25课《飞夺泸定桥》。(板书)同学们已经熟读了课文,也自学了生字词,在读课文中有什么问题,自已想不明白的现在可以提出来。但要注意,看谁提的问题质量高。要着重考虑文章的中心、写法、结构,不要纠缠在个别情节上。
生⑴:课文重点是写飞夺泸定桥的经过,那么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生⑵:课题是“飞夺泸定桥”,那么课文就应当重点写夺桥,为什么课文把桥的样子写得那么详细?
生⑶:课文第五节交待,敌人不能再走了,在宿营,那么为什么敌人不能走了而我军却能走?
师:这个问题还需要你好好听。一会儿讲完我还问你这个问题,看你懂没有。
生⑷:课文第四节,红四团的战士分明是遇上了敌人,为什么还点着火把,这不是暴露目标吗?
师:好,你在读文的时候,特别注意第五小节,看能不能自己解决。
生⑸:课文第八自然段中,“最后取得了长征中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与前面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生⑹:第七节说红军是“攀着锁链”非常难走的,可是为什么又说是向对岸“冲”过去?
师:前面是“攀”后面为什么用“冲”是不是?
生⑺:课文第六节讲:“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表现了什么?暗示了什么?
师:这个问题一会儿我再问你,注意听讲。
生⑻:课文的第四、五节写红军向大渡河挺进,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是不是衬托出了红军英勇精神的?
生⑼:课文第六节说敌人凭着天险疯狂地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飞”是什么含义?
生⑽:课文第五段写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到了后面。这里为什么用“抛”这个词?
师:好!你先琢磨能换个什么词,一会儿我问你。
生⑾:课文写了泸定桥天险,这说明红军夺桥是很困难的。我觉得是不是应该写了红军怎么克服这些困难,再重点写上几个人物,写他们的神态、动作、表情,会更突出红军战士奋不顾身的精神。
师:你觉得课文没有把红军战士个人的突出形象写出来。这一点一会儿要交给你们自己来完成。好!请坐。
生⑿:本课重要的是要写“飞夺”,为什么要写路上的事,而且写路上的多,写攻桥的反而少?
师:你说重点写“飞夺”为什么把路上的事写这么详细?你仔细琢磨一下这个“飞夺”和路上有没有关系。“飞”是什么意思?看看自己能不能想通。
生⒀:我觉得课文应当详写我军是怎样冲过铁索桥的,也就是应当详写夺桥,而课文为什么没有详写呢?
生⒁:课文第五节说敌人问我军:“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军战上大声回答:“我们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然而敌人是很狡猾的,为什么对这种答话很轻信呢?
师:敌人在“狡猾”的背后还有两个字呢!你仔细琢磨一下。
生⒂:课文第五自然段中,红军和敌人对话后敌人并不很疑心,后面又写雨水把火把给浇灭了,敌人宿营了我军继续前行。我军继续前进就会出声音,敌人就不会再起疑心吗?
生⒃:敌人凭着天险,占据着有利的地方,把桥上的木板都拆了,只剩下铁链,桥头又有暗堡,为什么敌人守不住还让红军夺过来呢?这说明了什么?
师:这个问题实际上你是知道的。好,还有问题吗?没有问题了。刚才大家提了很多很不错的问题,咱们随着课文的阅读,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如果不能解决或者老师遗忘了话,你们最后再提出来,好不好?——你们问了我,该我问你们了,大家根据自己读课文的初步印象,根据你对这篇课文特点的了解,你们考虑一个问题:你认为你学这篇课文应当从里面学什么?琢磨琢磨,也就是学这篇课文目的是什么?谁能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生⑴:我觉得找们应当学习红军夺桥时的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师:好,学红军的精神。对!
生⑵:我觉得还应当学习课文的写法,文章的结构,层次。
师:说具体一些。什么写法,结构怎样?
生:结构就是根据起因、经过、结果来写。写法,比如说写红军夺桥困难,而写了泸定桥是怎样险要。
我觉得这个写法很值得学习。
师:好!学习这种写作放法。谁还有什么见解。有个同学想举手,可能还没有考虑好,可以试一试。
生⑶:还要学习红军不怕困难的精神。学习这种精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克服困难,好好学习。
师:你和第一个同学的意见是一致的。还有什么别的见解?好,大家基本上说出来了,咱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应当学习这么几个内容。第一:注意这篇课文的写法,特别是它的结构,它的重点突出;刚才有些同学在重点上提了很多不同的见解,咱们结合阅读讨论这个问题。第二:学习课文对事物进行具体细致的描述的方法。怎么样就能把课文写得又具体又生动呢?看看我们能不能从这课中学到一些方法。第三:就是刚才那个同学说的,学习红军的战斗精神。第四,根据你个人的情况学习你所能够接受得了的,而且感兴趣的东西。好不好啊?这样大家有大家的收获,个人还有个人的收获。希望大家就照这几个目标走。刚才有的同学提问,这篇文章重点应当是写红军夺桥的过程,那么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又是干什么的呢?咱们就从这个问题入手,来学习课文。谁发表自己见解,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干什么的?要想回答问题先得看书。你把第一和最后两个自然段读一读。看看明白不明白。(学生阅读)
师:考虑好了请举手。先说第一自然段。
生:第一自然段写的是红军要夺取的目标,所以我觉得应该写。
师:是讲了红军要夺取的目标——泸定桥。是不是?她认为应该写。别的同学呢?
生:我给她补充点,就是这段写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师:好,那么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按照记事文的特点来说,它就是在讲这件事情的什么?大家说吧?
生:起因。
师:对。在讲这件事的起因。(板书:“起因”)好,叙述一件事情没有来由,行不行呀?不行。那么这一段必要不必要?必要。这一点大家明白了。下面大家把第一自然段默读一次。再仔细地看一看,这一段介绍了天险,它是怎么介绍的。分哪几个方面介绍天险,用一支笔把它们画出来。找出一个方面来以后,拣重点字勾上一两个。看看谁能把这几点勾出来.(生读文)
师:仔细读那几句话,你要琢磨准了.一个字都不多,一字也不少地找出来。(师巡视辅导)
师:(小声对一个学生):不对,再重找。
师:我让你勾的不是天险怎么样,而是介绍了天险的哪几方面。
师:(对一个学生小声地)你说分几个方而。
生:三个方面。
师:哪三个方面?
生:第一个方面,大渡河水流湍急。
师:找一个字。
生:急。
师:什么急呀?
生:水急。
师:介绍了“急”还是介绍了“水”呢?
生:水。
师:对,要是问你水怎么样?才是“急”。第一个字是“水”,第二个字是什么?接着往下找。
师:(低声问另一生)找到没有?(生支吾)
师:你画的还是“怎么样”,而不是“是什么”!
师:(对全体学生)我让大家找的是“什么”,而不是问你“怎么样”。
师:(对个别生小声辅导)这个对。“水”。这是“岸”,第三个呢?
生:桥。
师:对。(对全体)有的同学已经找出来了。(对个别)你的我看不明白,真遗憾。(对另一生)这三样找对了,但太罗嗦。每一个只要一个字。能不能找出来?
生:水流急。
师:不对!
生:“水”“岸”“桥”
师:这就对了。
师:(对全体学生):好,大家坐起来。有的同学已经很准确地找出来了。谁很自豪地站起来发言。
生:写了“水”、“岸”、还有“桥”。
师:是什么?是“水”,是“岸”,是“桥”。介绍了几方面?
生:三方面。
师:对,三方面。我下面才问你“水”,“岸”“桥”怎么样?
生:“水”是水流湍急;“岸”是高山峻岭;“桥”是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师:对了。这就是“天险”。那么你根据这个意思给归纳一下,什么是天险?
生:天险就是天然形成的险要地形。
师:对,天然形成的非常险要的地方。你看,“水流湍急”,是谁把它催快了呀?
生:是天然形成的。
师:对,原来就这样。两岸都是高山峻岭,谁把山搬到那儿的?
生:原来就在那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飞夺泸定桥》综合资料之一
下一篇:紧扣课题 导读全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