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恒课堂实录——《伟大的友谊》第一课时
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生:好朋友。
师:不但知道他们是好朋友,而且是具有伟大友谊的好朋友,懂了没有?
生:懂了。
师:这一段你们是怎么学会的?抓住什么?
生:抓住“共同”这个词学会的。
师:“共同”在这一段里是个什么?这个词是这一段的特点,所以我们是怎么学会的呢?(板书“抓特点”)
生:抓特点。
师:我们是用这种方法学会的。我们没有费多大力气去理解全段的内容,只要把它的特点抓住了,了解这个特点,那全段的内容也就明白了。这一段我们运用“抓特点”的方法,把握了全段的中心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板书“好朋友”)学得不错,现在我们再回到刚才的问题,在课文中出现的第二个“概括介绍”的段落是哪一段?
生:第四自然段。
师:说得对。第四自然段也是“概括介绍”,但这一段就不能再用“抓特点”的方法来学了。(在板书“抓特点”下写“抓要点”)要抓什么?
生:抓要点。
师:要通过抓要点来学,下面我请这位同学把这一段读一下,她读的时候,大家不管这段写了多少话,只看它写了几个要点,几个主要内容,把它一抓住,这一段就全明白了,好,开始读。
(此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读得不错,谁抓住了几个要点?
生: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
师:这就是要点了?没抓住。(指另一同学)你抓住了几个要点?
生:我抓住了两个。
师:那你用先总后分的方法说一下。
生:我抓住了两个要点。第一个是恩格斯在生活上热忱地帮助马克思,第二个是在革命事业上,他们互相帮助。
师:她说得对不对呀?
生:对。
师:对,这位同学非常聪明,几个要点?
生:两个。
师:第一个说的是哪方面?
生:生活上。
师:(板书“生活”)第二个是什么要点?
生:事业上。(师板书“事业”并在“生活”与“事业”中间画波折号)
师:抓得非常好,那么,在这两个要点中,你们认为哪一个是更重要的要点?
生:事业上。
师:你怎么知道?
生:……
师:你没注意看文。
生:因为他在生活上说的少,而在事业上说的多一些。
师:最关键的字你没注意,把它丢掉了。
生:“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
师:哪几个字?
生:“更重要”三个字。
师:“更重要的是”,这几个字这么明显你没抓住,说明你读文细不细?
生:不细。
师:对了,还得细读,才能明白。他说的一个生活上,然后紧跟着说“更重要的是”在事业上怎么怎么,可见“事业”是作者要说的重点,是不是?
生:是。
师:到这儿呢,我想捎带讲一个问题,“生活”和“事业”这一段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生:过渡作用。
师:过渡作用是什么作用?
生: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这么说,在这一段(指第四自然段)的前面,像第二、第三自然段说的都是生活上的事,对不对?
生:对。
师:那在后面第五段以后说的都是事业上的事,是不是?
生:是。
师:那么,我们把前面各段写生活的算作一个段落,后面各段写事业的算作一个段落,这第四自然段又说生活又说事业,应该归到前面去还是后面?
生:应该归到后面。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一段主要是启下的作用。
师:他说的好不好?
生:好。
师:他说的非常好。这就讲了一个小小的规律:过渡段在分段的时候的归属问题,是归前呢还是归后呢,要看它主要是承上还是启下。刚才我们知道了更重要的内容是事业,可见这一段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生:启下。
师:所以这一段应该归到后面来,明白没有?
生:明白了。
师:不但这一段,以后遇到所有的过渡段的归属问题,怎么划分,就看它主要是承上还是启下。过渡段的划分我们明白了,下面来读一读这一个过渡段,既然重点在后面,那么重音应该放在哪儿?
生:后面。
师:好,谁能读一读,体现后面的重要性。(一学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明显不明显?
生:不明显。
师:不太明显。为什么呢?因为前面起调太高了,后面再想高,上不去了。那位男同学你来试一下。(一男生起来读这段)
师:他有所体现没有?
生:有。
师:但是读得太快,大家一起读一次好不好?开始。(学生一起读这段)
师:很好,这就又告诉我们一个朗读的规律:凡是文章内容所强调的东西,就应该读得重一点。刚才五个“共同”这个特点,就是强调干什么都在一起,所以五个“共同”读的时候就怎么样呢?
生:重一点。
师:重一点就对了,你这样有重点地一读,别人一听就明白了:“噢,这里是文章的重点。”是不是?
生:是。
师:好了,这个问题先讨论到这儿,再看看文章里还有没有“概括介绍”的段落。(学生各自看书)
师:谁还发现了?
生:是第六个段落。
师:第六个段落是“概括介绍”吗?
生:不是。
师:你读一读这段。(此生读这一段)
师:这一段的文字是不多,但是它的内容很多吗?
生:不是。
师:只不过他们分开了,后来每天通信。虽然文字少,但是内容包含不多。所以不是“概括介绍”,有没有别的发现?(一学生站起来读第八自然段)
师:文字的多少跟第六段差不多,但第六段只写了分开以后的那一段情况,这一段写了多长时间?有多长的时间跨度?
生:四十年。
师:一下子写了四十年,哪一个包容量大?
生:第八段。
师:第八段用的是不是“概括介绍”?
生:是。
师:第八段整个概括介绍了一生的情况,是不是?
生:是。
师;现在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他读的时候大家还用这种方法——抓要点。看看能抓住几个要点。(生读第八自然段)
师:读得不错,谁抓住要点了?
生:我抓住要两个要点,第一个是点明中心,第二个是和开头互相照应。
师:说得具体一点,怎么样点明中心?
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
师:是这样吗?
生:不是。
师:不是,请坐。另一同学来说一说。
生:我一共抓住了两个要点,第一个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四十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第二点是……
师:(打断)一个要点就这么长的一段话,你给它缩减一下。
生:他们创造了马克思主义。
师:对不对呀?
生:对。
师:(板书“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我写得对不对?有的人眼尖发现了,你说。
生:不对。
师:为什么?
生: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他们共同创造的。
师:是吗?上面有“共同”两字吗?是这个错误吗?
生:不是。
师:是什么?
生:没有讲是谁创造的。
师:这堂课就是讲马克思和恩格斯的。
生:您写的是“创立”课文里是“创造”。
师:他发现了,课文里写的是“创造”,而我这儿写的是什么?
生:创立。
师:和课文上不一样,我是故意这样写的。我想问问大家,这样写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我这样写:“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说通说不通?
生:说不通。
师:为什么说不通?
生:因为“创造”和“创立”这两个词的基本意思不一样。
师:我告诉大家,“创造了马克思主义”在这儿改成“创立”也可以。意思完全能够说得通。我所以写“创立”是为了多给大家提供一个词语,这种情况下不但可以用“创造”,也可以用“创立”,不但可以用“创立”还有词可以用。
生:建立。
师:建立了马克思主义,行,但不太合适。
生:创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一堂成功的整分式教学
下一篇:教师只有善待学生的提问,学生才能提问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