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观小 以小窥大

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一、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与提高。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渎、精思、感悟、鉴赏、吸纳的学习过程。
  二、设计思路
  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吗?叶老反对,他说:“语文教师把讲解作为主要任务的,不乏其人。”“教课之本质,并非教师讲一篇课文给学生听。”那么,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根据叶老的观点,我私下认为,无非是引导学生练习探索做人的本领。因此,教师的本位是导而不是讲。导者,就是多方设法,但不是设计教学程序。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必须破陈旧、落后、繁琐、低效的语文教学方法、模式,使语文课成为学生爱上、学生会上、学生越学越聪明的一门课程。如果说认知解决了“会不会”的问题,那么情感就解决了“愿不愿”的问题。如果你解决了他愿不愿的问题,何愁他学不会。这样一来,老师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主导下,又根据六年级学生已积累一定的自学能力,《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研究性学习,自主读书是最重要的。当教师创设好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规定的情境,入境而入情,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甚至能收到震撼心灵、影响一生的教育效果。通过加强默读、自渎自悟和加强朗读,培养语感,把理解语言和体会思想感情结合起来,使学生凭借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体会到丰富的思想感情,并在感悟语言的基础上,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文章读通了读透了,这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也会水到渠成。写本课教案时,我没有精心设计我怎么教,而是花了许多心思在“我怎么让学生主动来学”上,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因为这样的课堂才有无法预约的精彩,所以我的教案也只有那么几个板块,再也没有在上课该说哪一句话上斟酌衡量废时间了。
  (一)、以大观小:在大问题背景下,进行小专题研究。
  本课教学一开始,我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大问题背景:“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伯父的哪一个音容笑貌?”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开放的要求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也给了学生一个自主感受、自主发挥的思维空间,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理解挖掘蕴涵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信息。而后进行的朗读交流活动,学生通过展示独特感悟将个人的发现有效地实现了与别人的共享,在这里,问题是多解而不可确定的,答案也便是丰富而绝不雷同的。追根溯源,正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了一个“一问多解”的大问题中,才使学生“发现了一千个哈姆雷特。”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研究小组,自主选择小专题,或研究上下文,或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查阅当时的时代背景资料。由于研究专题是学生自主确立的,研究切入口又小,所以学生容易触摸,从而最大限度地去挖掘相关信息,并积极地对采集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重组创造,将研究逐步引向深入。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只有在“大问题”的定向中,“鸟”才能在茫茫的天空中不失“飞”的方向,“鱼”才能在浩瀚的大海中找到“跃”的目标。
  (二)、以小窥大:在小专题中,体验大语文学习。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认为它确实突破了传统的就语言文字讲语言文字的教学模式,而是以此为辐射点开拓学生的视野。如在研究伯父救护车夫之后的神情动作时,我要求学生圈点出一个最受触动的神情、动作,当让学生们再读上文中的句子、联系当时的社会推想一下,伯父在当时的情况下会想些什么时,我适当到位的点拨,在课文的前后句段之间,在新的学习材料与学生生活积累之间架起了彩虹,给学生的小问题研究打开了广阔的认知天地。于是乎,学生会从天气的阴冷谈到车夫的可怜,从一个车夫的穷困读到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再引申到严重的社会问题……更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生活积累也会被激活,同学们会联系影视中的镜头想象创造,众说纷纭,诉说这个车夫可能经历的种种痛苦与磨难,真正读懂了伯父的叹息,一个令人敬仰的伯父自然而然地展现在同学们眼前。纵观上述过程,学生的认识由肤浅到深刻、由感性到理性,最终带来了质的变化,原本一句零散的句子因为有了大语文观念的支撑也有了神采。
  三、教学过程

  (一)、朗读重点句导入。
  投影出示重点句:“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老师通过有感情地指导朗读,让学生建立起对课文的情感认知联系。
  (二)、提炼研究主题。
  1、出示一个填空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泪珠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往事一点一点地浮上心头,此时此刻,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伯父__________________的一个音容笑貌。
  (生自由阅读有关伯父生前的小故事,圈画重点词句。)
  2、找到你认为印象最深的一处音容笑貌了吗?那怎么读出你的理解呢?先练习一下吧。
  (朗读指导略)
  3、刚才,大家都用自己的朗读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很好。那从伯父这些音容笑貌中你又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伯父呢?
  (师出示研究主题:你觉得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伯父。)
  (三)、小组研读。
  1、提出研读要求。①这个问题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重点研究的。接下来大家按兴趣自由组合小组,可重点选择伯父的一处音容笑貌,联系上下文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来深入研究。老师在这里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个资料库,在研究过程中需要的话可自由上来查阅。②把你的感受写在句子旁边。③小组成员之间交流一下。
  2、小组研读。
  (四)、交流反馈。
  1、现在我们进行集体交流,你们小组研究什么?有什么收获?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当地点拨:
  A:请大家圈出一个最让你触动的神情或动作,再仔细读读上文中的句子,联系当时的社会推想一下,伯父在当时的情况下会想些什么?和你的同学议论一下吧。
  B:是呀,课文中的车夫经历了这么多的痛苦与磨难,可仅仅是这些吗?请同学们闭上眼,联系影视中的镜头想象一下,你仿佛又看到这个车夫在经历什么痛苦与磨难?
  C:同学们了解得还真多,在这样不公平的社会里,过着悲惨生活的只是黄包车夫吗?伯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他还在叹什么?
  D:同学们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伯父的神情,谈得如此深入,真让老师感动。还有研究伯父动作的吗?
  E:同学们紧扣伯父的神情动作想象得入情入理,伯父想得可真多呀。从中你感觉到了一个怎么样的伯父?(在这个句子旁加上批注。)
  同学们对伯父品质的不同归纳可能有以下几种:
  一个善良的伯父;
  一个希望下一代幸福生活的伯父;
  一个一心替劳苦大众着想的伯父;
  一个忧国忧民、爱憎分明的伯父;
  (五)、回读重点段。
  1、同学们,就是这样一位对黑暗的旧社会十分憎恨,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的伯父,就是这样一位对下一代特别慈祥的伯父,逝世了。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那时他才56岁。从此,周晔再也见不到伯父的面了,见不到他的慈祥的面容了,她怎能不万分悲痛!(又一次出示投影片上的一段话,师动情地范读。)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2、同学们,请你们再一次读这一段话,用你们的心去体会。
  (六)、扩展阅读。
  鲁迅先生一生写了许多小说、散文等名著,同学们课外可阅读由鲁迅先生在百忙中翻译的童话《表》和《小约翰》,另外也可看看《鲁迅散文集》及《鲁迅小说集》……它将使我们更加了解这位文学巨匠。
  (七)、学会运用。
  1、学到这儿,我突然想到,还有一个词没讲,就是“饱经风霜”,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
  2、学生练写。
  3、交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