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观日出》案例

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登泰山观日出》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泰山日出的绮丽风光。全文根据登泰山和观日出分两部分,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其中,“登泰山”部分作者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介绍了登泰山时在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日观峰的所见所感;“观日出”部分详细介绍了日出的美丽与壮观景象。
  整体的感知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对进一步学习课文有很大的帮助。《登泰山观日出》是一篇游记类文章。上课时,为了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我设计了一个简易的登山路线图,让学生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游览路线,寻找文中对不同景物的描写,从中领略泰山的景物特点。课文把登山过程中在对松亭看云海的内容作为重点进行描写,运用排比、比喻等写作方法,写出了泰山云海的壮观气势。此处语言优美流畅,景色描写富有层次,是进行语言积累和写作指导的绝佳段落。因此,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读写结合的练习,让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的写法,再写几句,写出云海的美丽壮观。
  一、层次铺设遭遇学生提前感知
  《登泰山观日出》是一篇游记类文章。上课时,为了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我设计了一个简易的登山路线图,让学生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游览路线,寻找文中对不同景物的描写,从中领略泰山的景物特点。
  应该说,这个路线图简单易懂,能够让学生对作者的登山路线一目了然。上课时,我把路线图画在了黑板上,然后让学上说出行走的路线在图上作标示。然后根据提示进行填空。画路线图的方法很新颖,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大家很快找到了有关的段落,进行交流时,一气呵成地把课文的内容大致叙述出来。这下,下面的填空便成了多余。让学生再次叙述时,学生热情骤减。现在想来,当初应该跳过此处环节,让学生直接品读词句,体会课文戏写法的精妙。
  二、读写设计遭遇学生经验瓶颈
  课文把登山过程中在对松亭看云海的内容作为重点进行描写,运用排比、比喻等写作方法,写出了泰山云海的壮观气势。此处语言优美流畅,景色描写富有层次,是进行语言积累和写作指导的绝佳段落。因此,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读写结合的练习,让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的写法,再写几句,写出云海的美丽壮观。
  在课前预设时,此处应该出现一个小高潮,学生们发挥想象,说出云海的其他形象。但由于很多学生根本没有见过真正的云海,对所给的静止的图片,也感受不深。又因为前不久刚刚学过《火烧云》,所以说出的比喻大都市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的形象,语言也比较雷同,根本无法显现泰山云海的奇异、壮观的变化过程。此处出现了冷场。
  现在反思下来,主要原因是在预设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经验,只根据自己的想法,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语言内存,造成了无论学生如何表述也不能达到内心期望的结果,使学生无所适从,最后不再敢举手回答问题。
  当然,教师备课前,认真钻研教材,仔细思考细节,预设课堂效果还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课前预设一定要针对学生实际,周密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设计多种解决方案。而遭遇到课堂尴尬时,要以学生能够掌握知识,获得能力为目的,随机应变,及时弥补,真正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