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教学反思之一

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高山流水》是一篇文言文,记叙了春秋时期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伯牙喜欢弹琴,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力。伯牙把感情融入乐曲中,用琴声表达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江水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琴,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认为世上再也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曲子,于是他剪断琴弦,摔破瑶琴,从此不再弹琴了。
  全文虽只有短短的82个字,但是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我不仅喜欢这里的语言,还被俞伯牙和钟子期的这份深厚的友情所感动。
  众所周知,文言文是我国汉语言文字的精髓所在,文言文是学生升入初中乃至高中的学习重点。那么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如何开展文言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呢?
  这次,我在《高山流水》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主要抓住两个方面,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然后以点带面,或由此及彼,思有所获,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如此也就引导学生体悟到学习文言文的真谛。
  一、轻意思解说,重学生在读中感悟
  小学的古文教学,我觉得朗读是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是对难读的三句话:“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谓/世/再无知音”进行了指导,目的是为了学生在朗读古文时能注意停顿恰当,读出古文的韵味来。在理解课文时我把理解与朗读相结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话的同时,也注重了指导朗读。文章的前半部分,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幸福;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在教学尾声之时通过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试着背诵课文,会更好地增强课文的表现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就是扎扎实实地引导着学生在这样读书的。在学生一次次地朗读中,白纸上黑字似乎变活了,成了一个个富有生命的精灵,语言文字时时刻刻都在课堂上散发着生命的活力。
  二、在文本拓展中,巧妙补白
  在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延伸:“既然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中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琴声里还会有哪些场景?能照样子说上几个动人的场景吗?”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教学中,我让学生放开手脚,自由想象,任意发挥。多次培养、训练下来,学生语言虽仍有些稚嫩,可那种平常少有的兴趣和认真促使学生去发现,去探究。过程本身重于结果。让学生在过程中享受快乐,难道不比一味填鸭而带来的沉闷更令人欣慰吗?
  由此看来,古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一点,旁及其余,摸索到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古文的方法,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那么学生必定在枯燥的古文学中学出自己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