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恒教学实录——《金色的鱼钩》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师:今天我们要讲的课题是什么?

  生:“金色的鱼钩”。

  师:啊,今天讲一个小东西,(板书“鱼钩”)什么东西?

  生:鱼钩。

  师:你们同意我这句话吗?
  生:不同意。
  师:这么小的东西(做一个手势),怎么不同意?

  生:虽然这个鱼钩体积很小,但在课文里,没有它,就不能钩上鱼,小红军就吃不上东西,所以它关系到生命。

  师:很好,你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了。

  生:虽然这个鱼钩很小,但是它的意义是重大的。

  生:平常的鱼钩是钓鱼用的,而这个鱼钩,还含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师:说得真好,蕴含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生:虽然这个鱼钩是很小的,但是代表着老班长的一种高贵的品质。

  师:很好,大家从一个小鱼钩里看到了那么大的意义,说明大家很会学习。因为它有很大的意义,蕴含着感人的故事,代表着一个人伟大的精神,所以课文上说它是什么鱼钩?

  生:金色的鱼钩。

  师:(在板书“鱼钩”前加“金色的”)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要带着赞颂和仰慕的情感来读,开始。

  生:“金色的鱼钩”。

  师:好,我看你们已经对课文的总体意义理解得很好了,但我不知道你们对课文的具体头绪把握得怎么样了?根据课文里说,进了草地不到半个月,一袋干粮就怎么样?

  生:吃完了,是两袋。

  师:后来有一次在夜晚,老班长和小梁谈话时,老班长说过一句话“我看还有二十天才能走出这片草地”。走了十五天,断粮了,陆陆续续又走了几天,后来说大概还有二十天才能走出去。你们想一想,他们在草地上大概一共走了多少天?

  生:三十多天。

  师:光说出来的就三十五天了,再加上陆陆续续的大约共有四十天。这位作者还真会写文章。要让我写这四十多天,将会成为一篇长篇小说,但是人们看起来恐怕没味。因为有好多日子,没有特殊的事,也把它写下来,你们想这样写四十天,是一篇好文章吗?

  生:不是。

  师:所以作者在组织材料的时候,很费了一番脑子。你们想想,他动的什么脑子?这可与你将来写作文的方法有关系。

  生:把一些有中心的地方写得非常多,而没有中心的地方写得非常少。

  师:第一太笼统,第二听不懂。(众笑)这文章里什么叫“有中心的地方”?什么叫“无中心的地方”?你可能心里明白,但没说明白。

  生:把一些有关中心的事例写得很详细,而把与中心没关系的写得很少。

  师:第一,你的发言是按照他的思路说的,第二是给他的发言作了一个解释,是不是?你应该有自己的思想,独立思考。

  生:作者动的脑子是把能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句子写下来。

  师:换汤不换药。(众笑)意思差不多。

  生:与中心关系大的……

  师:(打断)还是这样。你们就不能独立地想一想,别人这么说过了,我就不能这么说了,换一个角度思考。

  生:我觉得是抓住了人的话语来显露人的特点。

  师:思路是新的,你们想想,要会听话。我刚才说了一共四十多天,他是一天一天挨着写的吗?如果不是的话,他是怎么写的呢?

  生:作者是综合写的。

  生:作者是把四十天来一天一天情况在脑海里写下来。

  师:意思是作者把这四十天来的情况在脑海里进行了回忆,这是在整理材料,下一步呢?

  生:他把四十多天思考出一个中心,然后把重要的几天选择出来,就成了这篇课文。

  师:好,思路很好。

  生:把这四十多天里和中心有关的句子综合起来……

  师:(打断)什么是有关无关?写在文章里的每一个句子都和中心怎么样?

  生:有关。

  师:你不能说把有关的怎么怎么样,无关的怎么怎么样。如果作者把无关的东西也写进文章里面的话,那他就是个蹩脚的作者。这回你们顺着她的思路(指刚才发言的女生)往下想,因为她的思路是正确的。

  生:前二十天感人的事情比较少,后二十天感人的事情比较多。

  师:错了。

  生:作者把这四十天记忆最深的写下来,记忆不深的就是无聊的,所以他就没写。

  师:你说的话我又不太同意了,你可以说有些记忆不太深,或者印象不太深的,不可以说是“无聊”的,革命战士克服困难在草地上行军,怎么能说是无聊呢?

  生:我觉得是无聊的。因为在草地上走啊走啊,觉得是无聊的。

  师:我明白了,他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他心里想那些战士们又饥饿、又疲劳,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行走,心里是无聊,没意思。但是你那样表达,容易让人想成另一个意思,要注意表达方式。好,大家注意,这四十多天,作者没有一天挨着一天写,他选择了几个印象最深,发生了特殊事情的日子,重点写,别的都是用概括的语言带过去,对不对?

  生:对。

  师:你们都预习了课文了。你们想想,作者都抓住了哪几个日子?那些日子发生了什么事?不看书行不行?就看看你预习后在脑子里留下多少东西?(对一些看书的学生)现在看书是缺乏自信。

  生:二十天后,他们没有干粮吃了。老班长在洗衣服的时候,发现水面上跳出一条鱼。

  师:对,大家正在饥饿威胁中,那一天老班长偶然发现了一条鱼,从这以后他就给同志们钓鱼吃,同志们就喝上了什么?

  生:鱼汤。

  师:这是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日子,对不对?

  生:对。

  师:咱们给记录下来,起个名字叫(板书“鱼汤”)有鱼汤的日子,谁还记得哪一天?

  生:在有鱼汤的日子后,老班长总是在池塘里给我们钓鱼吃,可是……

  师:(打断)简单点说,你记得哪个日子发生过什么事?

  生:我记得那个日子发现了老班长吃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

  师:他发现了老班长不吃鱼的秘密是不是?

  生:是。

  师:(指刚才发言的同学)你去写“秘密”,在“鱼汤”的后面。(学生板书)谁还想起了哪个日子?

  生:我还记得有一天老班长在钓鱼的时候昏迷不醒了。

  师:奄奄一息,后来接着就怎么样啊?

  生:牺牲了。

  师:你想起了老班长牺牲的那一天。你们说,是老班长奄奄一息,接着牺牲了;还是他最后说的那些话,哪个给你印象最深?

  生:老班长临死前说的那些话。

  师:给你的印象深是吧?临死的时候说的话,你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什么?

  生:遗言。

  师:对,可以。咱们写这儿吧。(在黑板后部的空处写下“遗言“)谁还想起哪天?

  生:那一天,鱼汤特别少,由于小梁知道了老班长不吃鱼的秘密,就不喝,其余两个小同志也不喝。

  师:那么老班长就怎么样?

  生:就不高兴了,批评小梁同志。

  师:说得太多,概括一些,那天老班长命令大家怎么样?

  生:命令喝鱼汤。

  师:对,非常概括地说,(在板书“秘密”和“遗言”之间加“命令”)你们看看选出几天来?

  生:四天。

  师:对,四天。其实这四天里也有详有略,哪一个写得最略?

  生:是“喝鱼汤”。

  师:对,这个就是发现了鱼,大家有鱼汤喝了,生活有了转机,很简单。所以这一天写得相对来说比较略。最详细的写了几天?

  生:三天。

  师:发现秘密的那天,命令喝鱼汤的那天,临死留下遗言的那天。这是最详细的三天,这个作者有办法没有?

  生:有办法。

  师:四十多天,他选择了这三天详细地写,又把必须交代的发现鱼那天,稍微略写。但是你看到这几天是不是就能够想到整个儿四十多天的情况呀?

  生:能。

  师:这就是作家的艺术手法。比如你们将来写“愉快的假期”是不是要一天一天挨着写呢?

  生:不是。

  师:你也选几个最高兴的日子,印象最深的日子,重点来写对吧?

  生:是。

  师:那么其他的日子就不管了吗?

  生:一笔带过。

  师:有的可以一笔带过,有的捎带着略写。那么,《金色的鱼钩》这一篇文章是怎么捎带写的?大家看看书,先看最后,老班长牺牲后,作者就放下笔不写了?

  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