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心灯 教化无痕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背景描述
  真情像一坛保存多年的美酒,芳香四溢、醇美醉人。
  开学不久,本班一名叫李涛的外省籍学生因家庭原因中途回老家就读了。由于走得仓促,作为班主任的我没有跟班上同学提起这件事。班上同学只是无端地觉得李涛的位置突然空荡荡的,偶尔有人会提起那位忠厚老实的同学,也只是好奇他的不辞而别。不久,就迎来了古诗《别董大》的教学,于是决定抓住这次难得的教学契机,好好给学生们上一堂有关“离情别绪”的情感课。
  在唐人的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根据诗歌本身所具有的情感特征,以及教学时机,设计思路如下:
  1、学一首(《别董大》),带一组(多首送别诗),体现新课标“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要求,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兼顾听、说能力的培养及书(书写)、写(写作)的练习,从“听说读写书悟”这几个方面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给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自主选择的时空,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交流中学会交流。
  4、努力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教师与学生一起走进文本,展开对话,然后又一起走出文本,超越文本,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与课外的拓展延伸。
  5、以“情”为主线,通过课件的演示、音乐的激发及教师语言、动作、表情的感染,将诗情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连接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对文本意义的独特建构,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爱的教育,同时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案例描述
  (一)以情入题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惊喜,请大家竖起你们的小耳朵听仔细了。(为了让全班同学能入情入境,笔者特意电话联系了远在外省的李涛同学。并用电话录音录下了他对全班同学的思念之情,配于歌曲《祝你一路顺风》制成了课件播放。)
  [评:离别的音乐,熟悉的声音,仿佛就在昨天,一下子就将学生的思念之情勾起,为入题作了很好的铺垫。]
  2、师:同学们,他是谁呀?
  生(大声地):李涛!
  师:在你的印象中,李涛是个怎样的人?
  生陷入了对李涛的思念之中,片刻后,纷纷举手。
  师:你们谁知道李涛是哪里人?
  生:湖北。
  师:没错,我们这位湖北好朋友上个月回老家读书了,我们还没来得及和他说一声再见,他就踏上了开往湖北的火车。这么久没见,你们想他吗?是啊,老师也会经常想起李涛同学。他走的那天,老师有一个小小的遗憾留在心中,你们猜猜看,老师遗憾什么?
  生:没有为他送别。
  师:是啊,回湖北的路途是多么遥远啊!我们纵然有千万个理由,他走的那天都应该送一送他,你们说是吗?
  [评:既为切题做了准备,又让学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3、师: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时期,有一对知心好友即将分别,他们一个是诗人高适,一个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大。临别之际,高适触景生情,挥毫作诗,赠别友人,这就是传诵千古的——别董大。(教师板书诗题。)
  (二)读诗题 知作者
  1、从“别”字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关于什么的诗?(送别诗)谁送别谁?(高适送别董大)高适?高适是谁?
  生介绍作者。
  2、高适这首诗是送给谁的?(董大)董大?好奇怪的名字?谁能介绍介绍。
  3、你们的这些资料是从哪儿知道的?(生答)收集资料的方法有很多: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上网都是好办法,希望同学们平时做一个有心的人。老师手里也有一些资料,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评:语文知识重在平时的积累,教会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三)读诗句释字词
  董大虽然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却受到朝廷的冷落,失意之时,愤而离开了京城,好朋友高适为他送行,下面就一起去看一看当时送别时的情景吧。(课件播放课文朗读)
  1、这位老师读得好吗?好在哪里?(古诗节奏的划分)
  2、熟读诗句。(自由读、齐读、指名读、比赛读、配乐读)
  3、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字词意思。
  [评: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朗读关和字词关。]
  (四)懂诗意悟意境
  1 、看同学们学字词学得这么棒,董大也该起程了。(播放课件:课文插图配以狂风呼啸的声音。)你们听,北风呼啸,大雪纷纷;你们看,天色昏黄,夕阳被染得惨白,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此情此景,与好友分别,你的感受如何呢?(生答)
  2、是啊,失意流落,好友分别,本是人生的两大憾事,而天公亦不作美啊。细细读读前两句,你觉得哪些景物最能反衬出作者的心情,请你用“~~~~”画起来。
  (学生画)——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1)黄云?白云、乌云大家听得多了,这里怎么是黄云?你读读诗,猜猜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见机点拔,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
  你能把这句诗读一下吗?
  (学生读)——你读得黄云还不够多,只是一片黄云。(突出“千里”。)
  谁能再读一下?——你读得黄云还不够浓。谁愿意再来试试?(突出“曛”。)个别试读,男生试读,女生试读,全班试读。
  (2)、 读得真不错!第二句谁来读一下?学生读——见机点拔:你读的“北风”能再猛一些吗?你读的雪能再大一些吗?(学生读)
  连起来读。(小组读、个别读)
  (3)、雁?天冷了,你猜它们在干什么?(往南飞。)这时,谁也要远行?雁阵迁移,别情凄凄啊。
  3、是啊,已近黄昏,夕阳西下,北风呼啸,雁阵迁移,大雪纷纷,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啊!带着这种感受男同学读——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漫天的黄沙铺天盖地地向我卷来,女生读——真冷啊!无情的飞雪纷纷扬扬直往我的骨子里钻。老师也想读,行吗?
  4、好友离别,难分难舍;而老天爷似乎也不近人情,董大的心情一定糟到了极点。而真正的朋友这时候最应该怎么办?
  读一读《别董大》,看看诗人是怎样劝慰董大的。要读出昂扬的精神,豪壮的气概。
  如果你是高适,去送别董大。你准备用什么话来安慰董大呢?(让学生把自己收集的名言读一读送给董大)
  是啊,明珠到哪里都发亮的,这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有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把它送给你们,请你们把它转送给董大,好吗?(生读)深情一点!(生读)昂扬一点!(生再读)
  听了同学们如春天般温暖的祝福,如果你是董大,你会说什么呢?请同学们来表演表演当时的送别情景。
  [评:紧紧抓住情感线索,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高适和董大依依惜别这一情感主线,然后诵读古诗。在诵读的基础上,抓住景物描写,切入离别的伤感。进而话锋陡转,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劝慰友人笑对未来之路。教学时,以读带解,以演入情。学生与文本、诗人完成情感碰撞,既感动于高适和董大的情意绵绵,高适的哀而不伤,更流露出真挚而饱满的感情。]
  (五)表真情延课堂
  1、你们精彩的表演让老师感动不已。人生难免面对离情别绪。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用笔记录了他们对朋友深深的祝福,让我们一起看看吧。(课件出示一组送别诗,让学生读一读)。
  2、课件播放张学友的歌曲《祝福》,教师深情地:此时此刻,老师又想起了我们那位远在湖北的好朋友李涛。要是他也像往常一样和我们坐在这教室里,一起学习《别董大》,那该多好啊……老师提议,我们每个同学都想好一句话来送给李涛,好吗?(学生在歌声中写下对李涛的深深祝福)。
  3、让学生诵读《别董大》,结尾时切入音乐《祝你一路顺风》,师再一次深情地:李涛,听见同学们熟悉的读书声了吗?自古离别多感伤,老师之所以没有把你要走的消息告诉同学们,是因为老师知道,同学们会难过的。算一算和同学们分别快一个月了吧?你在湖北还好吗?同学们都十分十分地想念你,他们有许多许多的话儿想要对你说。(生纷纷举手表达自己对李涛的思念之情,课堂氛围和谐而感人)。
  4、其实,高适的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可以用来送别朋友,又何尝不能用来勉励自己呢?
  当我们孤独寂寞时,我们会告诉自己——(生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当我们痛苦悲伤时,我们会告诉自己——(生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